看到“太黄了”,宁春宴一个激灵。那要说这个她可就不困了。
“这个集子在我看来,就是用最好的刀工在屎上雕花。我不否认它里面展现出来的功底和素质,但是它根子上就是坏文学,文笔越好越反动。
“程醒你在我看来一直是個很有才气的年轻人,你怎么能堕落到沉迷这种文学呢?我不理解。有谁能理解,可以出来解释一下。”
说话的这位,名字叫做钟俊民,是南大文学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专家。
学术素养极其扎实,是个可爱的老头子。宁春宴的中国古代文学就是他教的。
她很少听到老头子用这么严厉的语气说话,顿时有些好奇程醒怎么惹他了。
此时,另一位又在群里发话了:
“钟老师,我不太认同你的观点。你说这是屎上雕花,我们首先要厘清,它究竟是不是屎。爱和性本来就是人性当中固有的组成成分,你说它是屎,那我们大家都是屎人,我们繁衍的过程都是在搅屎,人类的历史就成了历屎。”
宁春宴嘴角彻底扬了起来。说话的这位是黄星火,也是南大的文学系教授,而他是研究现当代文学的。
他思想比较激进前卫,和钟俊民不光在性格上还是学术上,都分歧极大,所以总是能看到两人吵架。
不过,两人吵归吵,也都只局限于学术,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矛盾,上次宁春宴还看到他们两个一起在食堂吃饭。
钟俊民说:“黄星火你不要用滑坡谬误来曲解我的意思。我有否认爱和性是文学的永恒母题吗?问题在于文学如何在精神上超越它,如果不去超越,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黄星火说:“人本来就是一种动物。超越,如何超越?禁欲还是阉割?难道当和尚,像西方中世纪的教徒一样束缚人性,就是超越了?”
钟俊民说:“伱有没有看过程醒小友发的集子?”
黄星火说:“我看了。”
钟俊民说:“你有什么感想?”
黄星火说:“津津有味。”
钟俊民说:“那这就是一种沉耽于低级趣味的行为,你刚才说的不超越,无非就是享乐主义。你刚才只是在为你的享乐做辩解。无需再言。”
宁春宴盘起腿,趴在了桌前,喝了口水。开始认真地看热闹。
她从小与别人不同,爸妈吵架,其他小孩喜欢哭得不可开交,将家里变成咆哮深渊。但是她不同。她喜欢搬一把小板凳,坐在旁边看。就差挥舞着小拳头喊“打起来打起来”。
黄、钟两人似乎在为程醒发布的某个作品而争吵。宁春宴觉得此事与自己无关,但不妨碍她趁机围观。
过了会儿,黄星火接招了。
“是享乐,还是审美?你我都不能否认在阅读这个集子时产生的愉悦感。但你要分清楚,有一个真实的客体来取悦我,我从中获得成就感,那才算是享乐,但那个客体是不存在的。我只是单纯地从阅读中汲取了某种能量。
“换句话说,如果有人能仅凭文字让人体验到真实的认同感,那就已经成为艺术了。因为这是单纯的对美的欣赏。审美,就是文学。”
钟俊民也回过来长长一段话:
“呵呵,典型的一元论思想。你说的愉悦,看黄色小说也能做到。当然,这不是黄色小说,但我不认同你只看到表面的漂亮,对文字内里透露出腐朽和糜烂略过不谈。
“文以载道,修身养性,这些应该肩负起的任务,我没从这个集子里面看到任何影子。我认同其术,我不认同其道。”
黄星火说:“载什么道?修什么性?为什么电影、电视剧不用载道,可以单纯地愉悦人,为什么要让文学来扛起这个重担?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不要再说这种陈腐的思想了。更何况,《诗经》又载了什么道了?《诗经》都没载,你干嘛给其他作品念紧箍咒?”
“这集子怎配跟《诗经》相提并论?《诗经》思无邪,这集子也思无邪吗?”
“怎么不配?这个集子里至少我目前看到的,每一篇的基调都是沉郁痛切的,甚至还怀有一丝悲悯。就是这种基调,才让它于情色间见严肃,这种矛盾交织成的荒诞感,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
“悲悯?你从情爱的挑逗当中看到悲悯?”
“悲悯就是悲悯,它作为人类最高级的一种情感,无处不在。难道你从《金瓶梅》中看不出悲悯吗?”
“《金瓶梅》里可不止有情爱。”
“这个集子里也不止情爱。它底层也藏着冰山。”
两人聊到这里,句子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快,情绪越来越强。字越少事越大,到这里有点不欢而散的意思。
这时又一个人加入了群聊:
“刚才两位老师的辩论我全程围观了,我也看了程醒君发过来的集子。我和两位老师一样,完全认同这个作者的写作功底。但是我也有些惋惜他把才华用在这种地方。给人一种‘卿本佳人,奈何从贼’的感觉,始终是难登大雅之堂。”
说话的是最近的新锐作者秦欢。他最近写的《姑嫂树》刚刚登顶当当网文学类书籍销量榜。
“我不这样认为。大雅之堂究竟在哪里?是在人们的心里。如果这样的文字真能走进人的心里,它外壳是什么表皮其实并不重要。”
说话的是《文摘》的编辑皓月。
“是啊,这个时代雅与俗的边界已经十分模糊了,何况这篇集子从头到尾都给我一种‘大俗即大雅’的感觉。”
说话的又是青年导演林郁桓。
“那也不能彻底模糊雅与俗的边界吧?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才应该向着高雅去用力啊,一味地向媚俗加力狂奔,这个时代还有希望吗?”
这是童书作者吴虹洁。
“刚才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有争议是好事,有些价值越争越明,如果能带来争执,这个集子也有价值。同时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当年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也极具争议,不要妄想我们几个就能给这篇集子定性,能够确定一部作品文学价值的,只有时间……”
这是知名作家张默存。
“我没有各位这么优美的辞藻,也形容不出来这集子的文笔怎么样,我就是看的时候一直在想,真牛逼啊,学几句去撩小妹妹,一定很管用。”
这是导演陆羽浩。
“陆导,您这是实用主义的看法,我们现在是在从文学性上评价这个短篇集的价值。”
“嘿嘿,你们聊文学性,不妨碍我用实用性装一装逼。”
……
宁春宴叹为观止。
她还从来没见这个群这么热闹过。特别是为了文学这么热闹。
虽说这是个文学群。
搞文学的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平时这个群里的日常,就是互相恭维对方的作品成绩,交换文艺圈各类动向和信息,很少这样动真格地讨论文学。
群里每个人的艺术追求都不同,碰到意见相左的情况,大多以沉默或者嬉笑怒骂跳过话题。求同存异不仅是大国外交保持和谐的诀窍,对私人社交同样管用。
他们很少像今天这样,大张旗鼓地想认真把一个作品的价值争个明白。看他们吵得轰轰烈烈,宁春宴不由得好奇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个群的内斗。
她试图向上翻话题的起点,但没找到,只好敲了敲程醒,问他,你到底发了什么短篇集子,给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