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70章:违抗太子教令者,格杀勿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早朝的时候,李世民宣布建立凌烟阁,排二十四功臣,画像挂入其中。
百官自然没什么好反对的,对于他们也没什么影响。
建个阁楼,画几副像,能有什么。
武官则比较激动,毕竟这象征着荣誉。
君臣议事后,李承乾到了太极宫两仪殿。
把晋州送来的文书,拿给李世民看。
“这么多,日赚一百三十万钱,都能比得上去年商税岁入了。”
李世民有些惊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去年大唐在商税收入上,也就五十七万余贯。
一百三十万钱,也就是一千三百贯,一月三万九,一年四十六万八。
这才仅仅是一座煤矿。
要是开两座,三座呢。
要知道,太子开设的煤矿,可不是征集徭役,而是付给工钱。
不仅对大唐百姓没有负担,反而是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造福百姓,更能吸收隐匿人口,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太子准备怎么卖出这三十万斤。”
李世民很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李承乾回道:“长安百万户,若全改成煤炭,自然是不够用的。”
“所以我想的是,先下令,让所有的酒肆,作坊,铁匠这等买卖场所,禁止使用柴火,全部改为用煤炭。”
这就是强卖了,一道政策下去,商业场所禁止用柴,只能用煤。
不买就关门吧。
王朝时代,销售真的是个很简单的事情。
李世民点点头,对此没有意见。
商人本来就赚钱多,即便是使用煤炭,承担也不算多大。
“朕听说,你在长孙无忌那边借了三千万?”
李承乾闻言,面色有些怪异,道:“是的。”
李世民道:“汝为太子,借钱太不像话了,难道朕的内库里,连三千万钱都拿不出了吗。”
“明日朕会把这个钱还给长孙无忌,你再开矿场需要多少钱,直管是从内库拿就是。”
李承乾知道,这是矿场赚钱太多,李世民要把长孙无忌踢出局。
倒也不是全部为了钱,只是李世民可能担心,长孙家族会成为像是清河崔氏那样庞大的世家,毕竟李世民已经把长孙无忌,列为凌烟阁第一功臣。
给了名,那就不要再给钱了。
“好,听父皇安排。”
李承乾倒是无所谓,毕竟这只是个小矿。
探查露天煤矿的人已经派出去了,晋州那边还有不少中小型的露天煤矿,足够开采很久了。
再不济,还有后世的安太堡露天煤矿,总面积达37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为126亿吨,就在大唐朔州。
单单就这个煤矿的储藏量,就足够完成大唐的工业革命了。
根本用不完。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
这钱可以流入东宫,因为东宫的钱就是内库的钱,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没什么区别。
但到长孙无忌那边,哪怕是皇亲来着,也是外人。
所以还是要掌控在自己手里才行。
现在李世民也意识到,这开采石炭的事情,真的是太赚钱了。
一座矿场年入几十万贯,十座就是几百万贯。
大唐赋税主要以粮食为主,现钱岁入总共才两百万余贯。
“你可算过,长安百万民众每日所需,若全部换成煤炭的话,应该要多少斤。”
之前李世民还担心给长安百姓加负担,可面对如此之大的利益,好像苦一苦百姓也没什么,况且五钱一斤的石炭,也不算多大负担。
等矿场开得多了,自然就要全面禁止使用柴火。
李承乾道:“长安户籍二十万余户,百万口计,加上往来商贾等众,估计在一百二十万人左右,至少每日需两百万斤煤才行。”
听到这话,李世民心跳都不由加快了几分。
两百万斤煤,按照四文钱一斤的利润算,就有八百万,一日八千贯,岁入两百九十万贯。
这只是长安,再加上洛阳呢。
洛阳虽比长安少一些,可也是有六十万众的。
若是再延伸到大唐三百六十州的府城呢?
岂不是都要比得上朝廷每年的岁入了。
李世民顿时就意识到,煤矿对大唐的利润有多大。
这将会成为朝廷国库一项极其重要的来源,甚至比之盐税都要高了。
李世民即位后,对盐、铁等产业采取放任民众自主经营的政策,然后收取一定比例的税收,这里所带来的收入,一年也就几十万贯。
没有人不爱钱,别看皇帝坐拥天下,可一个国家方方面面,全是钱。
纵观自秦朝开始的王朝时代,两千年王朝统治,在以农为本的华夏,几乎各个皇帝都缺钱。
可想而知,煤矿的利润对李世民有多么震撼了。
一旦发展起来,将会占据朝廷大半的财政收入。
“太子应速速发展煤矿经营。”
李世民很快下了决定,大力发展煤矿产业,争取让大唐的百姓,来年全部都能用上煤炭。
毕竟开一个矿场,也就个把月的功夫。
按照现在太子给出的工钱待遇,即便不动用徭役,那也是大把人赶着上工,根本不愁没人做事。
如今晋州那边已经有了样板,只需要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拓印即可。
“父皇放心,一切尽在掌控中。”
李承乾自信的说道。
李世民感慨:“朝堂百官,皆不如太子也。”
他现在是越看太子越喜欢了。
“父皇,还有一事。”
“但说无妨。”
李承乾想了想道:“我想对整个长安城排水进行改造,马上就夏季了,天热太臭。”
长安道路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水流向道路两侧。
在坊外主街道两边、里坊、东西市及宫苑中都铺设了排水管道。这些排水管道大多是露天的明沟,沟口宽底窄,深度可达两米以上。
这种明沟式的排污渠在秋冬季节相对能起到一定的排污作用,但到了春夏时节,气温升高,污水容易发酵、滋生蚊蝇,导致环境恶化、臭气熏天。
而且由于长安城地形是南高北低、四周高中间低,水流向城中心聚集,不易排出城外,遇到暴雨等极端天气,还容易引发内涝。
历史上,在唐高宗永徽五年,也就是十一年后,发暴雨山洪,来势汹汹,直达玄武门。
外围上千卫士直接被洪水重走,建筑也被冲得七零八落。
还是时任右领军郎将的薛仁贵看到这种情况,急中生智,爬上玄武门上大声呼喊,向宫内示警。守卫寝宫的将士这才带着李治爬到了行宫之内地势较高的地方逃过一劫。
要不是薛仁贵,李治差点就被洪水淹死了。
“太子准备怎么做?”
李世民也是知道这个情况的,便开口问道。
李承乾道:“明渠改暗渠,增加暗渠数目,坊外主街道修三尺暗渠,四面直通护城河。”
“封城内所有渗井,禁止百姓私自挖掘渗井,向暗渠管道内倾倒垃圾、杂物,违者重罚。”
“设环卫司,招环卫工人,每日负责制定区域的垃圾清扫,并定期对排水管道,排水沟,检查井进行清理和维护。”
此时长安城坊内存在大量渗井,因地下水位浅,很容易就能通到下方地下河。
渗井就是倒垃圾的井,很多百姓为了方便,屎尿这些也是往下倒。
这是汉朝就过来传统,汉长安城跟唐长安城不在一个地方,为什么不沿用了,就是因为渗井,所有百姓都往下面倒污水,然后水质卤化。
打出来的井水不叫水了,叫咸卤,又咸又苦又涩,根本喝不了,已经没法住了,所以隋朝就迁都建大兴城。
不过渗井的传统并没有改变,只不过现在的长安城才堪堪六十年,地下水还算能扛。
“太子想怎么做?”
李世民再问道,这就是问如何实施了。
李承乾回道:“全城徭役,共同修建,也好让百姓明白,如何才能更好的维护长安城。”
修建整个长安城的排水体系,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工程。
发什么工钱那就是扯淡了,长安城同样是百姓的长安城,维护家园,人人有责。
反正就是在家门口徭役,把所有坊里的人员都组织起来。
人多力量大,所有坊一起动,这样干起来,自然就快了。
李世民点点头:“好,明日朕让工部出章程,等规划出来,就传告全城。”
全城徭役的情况下,朝廷也没有什么负担,就是安排一些工部的官员去进行指导负责。
况且这是为了长安百姓好,李世民自然就同意了。
“还有些其他方面,届时我安排人去做。”
李承乾补充道。
李世民也没什么意见。
回了东宫后。
李承乾就下达太子教令,至左右金吾卫大将军府。
要求所有金吾卫及下属的左右翊府武侯铺,立即对长安一百零八坊,坊内百姓房屋所有渗井,进行全部掩埋。
同时于坊间各告示所,发布太子教令,长安城内,严禁私自打造渗井,违者罚款万钱,举报有功者奖五千钱。
再传太子教令于各坊坊正,里正,保长,每户门前,按规制造木质垃圾桶。
各户厨余垃圾,生活用品废弃物,如织物废料,陶瓷碎片,竹木器具残件等,统一放置垃圾桶内,由专人清收。
罗会手里有数千夜香郎,这就是环卫司的雏形了。
以这数千人为基础,设立环卫司,再对外招工。
环卫司的规章制度这些,直接搬抄后世就行,每日对街道进行清扫,配备马车,收垃圾桶垃圾统一处理。
包括人畜粪便,泔水,再统一运向城外作为肥料,形成循环。
与此同时,于长安各坊,各街道,修建公共厕所,由环卫司负责管理。
自然不是简陋的茅厕,以石砖修建而成,届时等水泥出了,再刷上一层水泥,主打一个公厕也精致。
一道道太子教令不断往外发,一时间整个长安,都沸腾了起来。
仅仅两天不到,太子教令就如同疾风一般,传遍长安的一百零八坊。
整个长安城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波澜,而百姓们的反应却大多是不理解。
那些住在坊内的百姓,听闻要掩埋所有渗井,顿时一片哗然。
“这渗井用得好好的,怎么说埋就埋呢?咱老百姓日子本就艰难,这不是平白无故给我们添堵嘛。”
“私自打造渗井罚款万钱,举报有功者奖五千钱,这是把后路都给断了啊。”
五千钱的诱惑,只要有人挖渗井,肯定会遭举报。
主妇们站在自家门口,对着邻居大声诉苦:“这渗井没了,以后洗衣做饭的水可咋办呀?总不能都倒在街上吧。”
这还没完,才过两天。
李世民便在君臣议事上,通过了全城徭役,修建暗渠之事。
整个长安,只有皇宫才有暗渠。
天气一热,长安城内满是臭味。
房玄龄,褚遂良,魏征,长孙无忌等一众大臣的感受,可比陛下跟太子更为清晰。
对于征全城徭役,修建暗渠之事,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明眼人都能看出,修建整个长安城的暗渠,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于是,诏敕长安,全城徭役。
还没从渗井这块恢复过来,全城徭役相当于在长安城降下一道炸雷。
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全城徭役是太子的建议这事,顿时就传播开来。
一时间,原本因曲辕犁高坐神坛的东宫太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甚至有些大坊,还出现了请愿的百姓。
这里头自然少不了魏王的功劳。
“我且看你如何应对。”
李泰很是高兴,拉着柴令武跟房遗爱,在府内大摆宴席。
这次可是太子自己作死,原本他还不知道怎么去毁坏太子的名声,毕竟曲辕犁加封的事情,影响太大了。
还有大量的低价拓印书,让长安学子对太子纷纷称赞。
李泰都感觉自己完全没赢面了,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房玄龄那边,能揭穿太子谋反的事。
没想到太子突然来这么一出。
如今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在愤怒之中,他只需要借势而为,必能让太子失去民心。
百姓有所动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东宫。
李承乾冷哼一声道:“传孤太子教令,命左右金吾卫,各坊武侯铺,长安县,万年县所有差役,不良人,各坊坊正,里长,保长,公廨所属,全员出动。”
“立即驱散所有非法聚集,敢于带头闹事者,抓入大牢。”
“冥顽不灵者,当街行刑十鞭。”
“胆敢冲撞公差者,格杀勿论!”
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李承乾知道,肯定会有人借此生事,但他不在乎。
大多数百姓都不过是跟风罢了,这是天性,都喜欢凑个热闹。
在军队的强力镇压下,这股不良风气很快就会散去。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太子强势残暴。
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