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53章 诗囚孟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唐朝诗人孟郊出身寒门,一生际遇坎坷。

  因此写诗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的悲苦情绪融入其中,终于成为了唐朝苦吟诗人的代表人物。

  后代的苏轼非常不喜欢孟郊的诗作,认为他写的是寒虫号,让人一读心情就糟糕。

  不过孟郊最出名的两首诗《游子吟》和《登科后》,却都不是苦吟诗。

  尤其是《登科后》,当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二句,非但没有半点愁苦情绪,反而写得得意扬扬。

  可是没想到这样一首情绪上扬,兴高采烈的诗歌,依然得不到古代诗评家们的欢心。

  曾有多位古代诗评家,骂孟郊的《登科后》写得得意忘形、格局太小。

  没想到这句话,对孟郊的结局评价得非常准确。

  如此看来,孟郊作诗,喜也不是,悲也不是了。

  “唐玄宗天宝十载,孟郊出生于昆山县。”

  “父亲孟庭玢时任昆山县尉,母亲裴氏,出身名门望族。”

  “这一年,安禄山于长安城过生日,杨贵妃用锦绣做襁褓裹住安禄山。”

  “李隆基不怒反喜,赏了杨贵妃很多洗儿钱。”

  “从此安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通宵不出,遂有反意。”

  “孟郊六岁,安禄山起兵造反,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李隆基仓皇西遁,杨贵妃于马嵬驿香消玉殒,天下大乱。”

  “就在这一年,孟庭玢去世,留下裴氏和三个孩子。”

  “家里顿失顶梁柱,孟郊一夜之间长大了。”

  “虽然小小年纪,但是深明事理,待人接物俨然大人模样。”

  “直到三十岁,他都陪在母亲身边,侍奉母亲起居,没有结婚生子。”

  “孟郊在村里呆着,除了种地,便是作诗。”

  “由于没有俗务缠身,所以把诗写的神施鬼设。”

  “三十岁,孟郊开始出门游历。”

  “圣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孝顺有两种,一种是一辈子陪在父母身边,好处是每天能看见,坏处是穷苦一辈子。”

  “一种是出外闯天下,坏处是可能一辈子再也见不着,好处是如果飞黄腾达,全家就能过上锦衣玉食的好日子。”

  “无所谓对错,都是一种选择。”

  “孟郊也想陪母亲一辈子,但是母亲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怎能一辈子呆在田间地头,做个山野农夫。”

  “太白有诗云,我辈岂是蓬蒿人,你该出去闯闯。”

  “孟郊听了,前往河阳县游荡,不料正赶上李希烈叛变。”

  “遂滞留河阳,眼见黎民涂炭,心忧家中老母。”

  “五年后叛乱平定,孟郊前往上饶县,遇到茶圣陆羽。”

  “陆羽在上饶城北三里外广教寺旁种了数亩茶田,建了一所茶舍,潜心专研茶道。”

  “唐德宗贞元七年,孟郊在湖州县取解。”

  “根据大唐科制,考生先在各州府参加乡试,过线的考生再由各州府将名单报往长安。”

  “不经考试直接报送的考生便称为取解,也叫拔解。”

  “当年深秋,孟郊来到长安,携友同游终南山。”

  “孟郊羡慕隐居终南山修道者心无挂碍,不像自己为了俗世浮名刻苦攻读。”

  “但是浮名并没有那么好得,翌年春试,孟郊毫无意外落榜了。”

  “科场失意,羁旅长安,落魄无聊,郁闷之情跃然纸上。”

  “整天蜗居小旅馆,十几天才梳一次头,一个月才喝九次酒。”

  “吃的都是粗茶淡饭,朋友们纷纷奔走豪门,没一个来看他。”

  “朋辈成新贵,斯人独憔悴,其中况味,不堪细品。”

  辛弃疾:孟郊老迈多病时丧子,接着丧母,他一生真是苦难曲折。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

  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

  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

  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死后曾由郑余庆买棺殓葬。

  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

  孟郊的父亲孟庭玢,做过昆山尉,是个小官吏。

  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

  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诗,后来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物唱酬。

  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诗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贞元七年,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

  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

  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

  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十七,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

  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

  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

  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

  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贞元十七年,孟郊五十一岁,又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县尉。

  溧阳城外不远有个地方叫投金濑,孟郊往往去游,坐于水旁,徘徊赋诗,以致曹务多废。

  于是县令报告上级,另外请个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同时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给那人。

  唐宪宗元和元年,河南尹郑馀庆任盂郊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

  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阳立德坊。

  他的生活是到这时候才富裕一点,可以免于冻饿了。

  元和九年,郑馀庆为兴元尹,奏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

  孟郊闻命自洛阳往,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县,终年六十四岁。

  “夜半时分,孟郊孤枕无眠,举杯向月,自遣述怀。”

  “帝都显而易见待不下去了,长安不仅米贵,房租更贵。”

  “孟郊只好告别好友韩愈李观,前往徐州,临行作诗赠别。”

  “字里行间透露出无尽苦楚,令人读之心碎。”

  “孟郊回到昆山,跟母亲呆了不到半年。”

  “于贞元九年再入长安,参加第二次科考,结果再次落第。”

  “一个人失败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贞元十二年,孟郊第三次来到长安,这次命好终于考上了。”

  “多年郁闷一扫而光,喜作《登科后》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但是考中进士还笑得太早,进士只是礼部试,通过礼部试还有吏部试。”

  “韩愈连续三年没中吏部试,只好去宣州当推官。”

  “孟郊送走韩愈,在长安呆了半年,眼看进入寒冬。”

  “只好也赴宣州吃闲饭,宣州司马陆长源对他照顾有加。”

  “贞元十五年,韩愈离开宣州,孟郊随后离开。”

  “两人离开没几天,陆长源便被乱兵杀死,二人逃过一劫。”

  “贞元十六年,孟郊前往洛阳参加吏部试,被授溧阳县尉。”

  “孟郊一生蹉跎,五十岁才弄了个从九品下阶小官。”

  “不仅没有感到欣慰,反而感到很累很烦。”

  “但是既然好不容易当了官,于是回昆山接了老母前往溧阳。”

  “漂泊半生,终于能让母亲享几天清福,过几天好日子了。”

  “母亲见儿子终于出息了,心中也很欣慰,给他密密麻麻缝了新衣。”

  “孟郊眼含热泪,作《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时孟郊还没结婚,一直跟老母相依为命。”

  “30岁离家远游,20年一事无成,五十岁还在穿母亲缝的衣服,吃母亲做的饭菜。”

  “这份母爱,宛若三春阳光孕育小草,小草区区孝心,不能报答万一。”

  “孟郊来到溧阳县,恰逢陈县令离任,遂和一帮同事于唐兴寺观蔷薇花相送。”

  “新任县令名叫季操,性情卞急,加上新官上任必烧三把火立威,孟郊很快就吃不消了。”

  “唐制,县令负责全县政务,县丞辅佐县令执政,主簿负责勾检文书,县尉负责具体执行。”

  范仲淹:孟郊一生很洒脱,《游子吟》道尽了多少母亲的爱。

  孟郊从小家境清贫,父亲也只是一名小吏。

  加上他生性孤僻,很少与人来往,所以青年时代一直隐居于河南的嵩山。

  就这样,一直到他三十岁的时候,才离开中原到江南游历。

  很快又是十年,孟郊已经四十一岁了。

  这时候,他才想起来要考取个功名,说实话他真是有点后知后觉。

  孟郊五年内考了三次进士,都是母亲的劝说他才来的,第三次如愿进士登第。

  在这期间,他结识了韩愈,被其推崇,从此他的诗名声大振。

  到五十一岁的时候,他又奉母命到洛阳参加选才授官,被选为溧阳县尉。

  等他赴任的时候,已经五十二岁了。

  赴任前,韩愈写了一封信给他。

  去做县尉是与你的愿望相违背的,因此你也就不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

  果然,孟郊去了就喜欢旅游作诗,导致政务荒废。

  他的上司县令大人只好另外请来了人代他处理县尉的事,俸禄还被分走了一半,生活过得穷困潦倒。

  又过了三年,他辞去县尉一职。

  孟郊被任命为水陆运从事,从此定居洛阳,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

  孟郊是一个比较洒脱的人,并不沉醉于仕途。

  就算他做了官,也是不务正业,只会游玩写诗度日。

  从他考进士,再到选才授官,都是听从母亲的话。

  体现了孟郊对母亲的孝顺,即便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会按照母亲的意愿去办。

  其中最出名的《游子吟》就是他对母爱的歌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孟郊在溧阳当县尉生活稳定后,将母亲接来同住的信中写的一首感人至深的诗。

  慈祥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之前,一针一针密密麻麻地缝着,不敢有半点的马虎。

  怕的时候儿子回来的晚,衣服会出现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那像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一样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们的深厚恩情呢?

  整首诗语言简单浅显,通过对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这样一个细节的描写,凸显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尤其最后一句,诗人通过小草和春晖这样悬殊的事物作对比,寄托了作者对母亲发自肺腑的真情。

  “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征收赋税等等,全是县尉的活儿。”

  “孟郊一个五十多岁闲散惯了的文人,根本不能胜任如此繁杂琐碎的基层工作。”

  “只好跟季县令请假,季县令汇报州府,调了一个假尉下来,帮助孟郊干活。”

  “官府不另外出钱,孟郊把俸禄一半分给假尉。”

  “孟郊月俸三千钱,还得分一半给临时工,生活立马捉襟见肘。”

  “溧阳县城南五里有片树林,郁郁葱葱,草木旺盛。”

  “孟郊无事一身轻,隔三差五来林下吟诗作赋,日出而来,日夕而还。”

  “这种离群索居的日子不言而喻过得很悲催,他融不了现实圈子,被排挤冷落也在情理之中。”

  “此时韩愈正在长安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一个穷教书的,跟孟郊境遇不相上下。”

  “听闻孟郊对自己处境颇有怨言,遂写信劝解。”

  “贞元二十年,孟郊这种苦逼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干脆辞职,带着老母回家种地。”

  “又过两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故友郑余庆当了河南尹,请他来洛阳干协律郎。”

  “协律郎是个闲职,正八品上阶,钱多事少。”

  “孟郊很高兴,在洛阳市中心立德坊租了房子。”

  “安顿下来以后,经郑余庆拉线,孟郊娶了媳妇郑氏,可谓双喜临门。”

  ““然而美好日子总是短暂的,儿子出生未久便不幸夭折,孟郊肝肠寸断。”

  “祸不单行,第二年,相依为命大半生的母亲裴氏也去世了。”

  “孟郊去职丁忧,由于上司便是好友郑余庆,郑余庆照样给他发工资。”

  “孟郊给长安一位郑姓朋友写信,一个月工资三千钱不敢随便花,留着养老救急。”

  “元和九年,郑余庆调任兴元尹,聘请孟郊为行军参谋。”

  “孟郊携夫人西上,至阌乡县暴疾而卒。”

  “郑余庆闻知痛惜,给钱数万作丧葬费用。”

  “郑氏将丧讯报给韩愈,韩愈遂召贾岛等一干生前好友于洛阳料理后事。”

  “料理完毕,韩愈写信跟郑余庆汇报,除却一切开销,还剩二百七十千钱,足够郑氏安度余生。”

  “孟郊死后多年,郑余庆每年还给郑氏生活费,可谓仁至义尽。”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郑氏本来便是郑余庆本族亲眷,不是外人。”

  “孟郊死后,诸友作诗祭奠,尤以王建二首最为知名。”

  王安石:孟郊历经坎坷50岁时登上仕途,后来却在贫困交加中离世。

  提起孟郊可能不太了解,但诗句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却耳熟能详。

  出生于湖州的孟郊自小性格孤僻,且家境穷困。

  他的一生可以用悲惨来形容,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没有什么背景的他只有通过科举这座独木桥来改变命运。

  博学多才的孟郊应该在官场上春风得意的,可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

  孟郊自幼博才多学,一年冬季,朝廷上的钦差大臣来到孟郊的家乡体察民情。

  当地的县令当然是阿谀奉承,大摆酒宴的讨好。

  正当县太爷与钦差觥筹交错之际,身穿破烂的小猛郊公然入堂,县太爷非常不耐烦的要轰走他。

  孟郊不服气的说,家贫人不平,举头三尺有神明。

  钦差大臣就想戏弄他,遂出了两个都极尽讽刺之意的对联让孟郊对下联。

  孟郊不仅对的即快又工整,还狠狠的嘲讽了一番。

  钦差大人与县令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好发作,只好默默的吃了这个哑巴亏。

  虽然颇具才华的孟郊在官场上却不尽如意,直到41岁才中吴兴乡供。

  在前两次进京考试中皆以落榜告终,自觉满腹才华的他难免郁郁不得志,在失意之际写下了《落第》这首诗。

  本想放弃的孟郊又觉得不甘心,终于在他年近50岁时考上了。

  压抑多年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力,并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样的佳句。

  虽然你的考试过了,但是也不能直接做官,还要由礼部主持参加选拔考试方能授予一官半职。

  在这样的境况下,孟郊又呆了四年好不容易做了一个县城的小官。

  对于此时境遇他还是少许有些安慰,终于能将辛苦半生的母亲接到身边尽孝了。

  本以为做官后从此仕途便一帆风顺了,也许是拥有文人的通病,骨子里不屑阿谀奉承。

  与上下级的关系也并不是很好,时常不在衙门,骑一头小驴游荡四方。

  经常是日出而出,傍晚才归,对外便宣称是去体察民情。

  很快孟郊的不务正业让他的上司非常的反感,就将他的行径上报给朝廷。

  上面分拨了一位来协助他工作只是月俸要从孟郊的月钱里分一半。

  本就微博的薪水更是所剩无几,孟郊的日子日渐捉襟见肘。

  无奈之下,孟郊辞职在家,他的好友韩愈不忍见他如此的落魄,便在洛阳为他谋得一份差事。

  在他60岁时母亲去世,伤心欲绝的孟郊辞职归乡为母亲守孝。

  三年后,孟郊暴毙家中,家徒四壁的孟郊就连身后事也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才买了口棺材下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