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龟息功
喜欢玄幻的读者,应该也喜欢玄学,看看这篇吧,对人的身体机能有着很好的作用。一、潜心
潜心,即调心,此法为龟息功的预备功法,初学者采用盘膝跌坐,上体正直,务必使全身放松自然,松则气顺,百脉舒畅。双手扣子午了扣,即左手拇指弯曲掐住中指午位(最上端),右手拇指由左拇指、中指圈内插入,掐住左手无名指根部子位,右中指在对相对掐住,两手相抱放在小腹前,扣子午有少生杂念,有助入静之功效。二目垂帘,服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舌抵上胯,心、神、意守脐部,务使心念不移。久之感觉随心意降,头、手如同虚无,只觉脐中一点真息幽幽出入,移之不动。此时第一步功乃成。
二、潜息
潜息即为龟息,始人正功。坐式同上。此时振动鼻腔,深吸气。觉气人腹脐之中,吸端八分气即可,不要吸满。气进入腹中后,心念又下移,如同上式,宁心静气,住息。住息时可用数息法(并非数呼吸次数),仅默数。住息者对于初习者,必不习惯,马上觉得气息憋闷,感觉也上澎,气息上浮,废气欲出,胸咽憋闷。初练者便可出气一口,再吸气如前。练功时间一长,忍度越长,气也越长。此时,如感叹人之气欲出时,放松小腹,心念下降,息亦下降憋闷之感便消失,但迅即又至,依法再放松小腹,下降心念。初习肴如确感气憋不住了",出气一口。练功时间一长,反复升潜次数亦可逐渐增加。但切记莫初习即憋长久,总要循序渐进。每次吸气,吐气一次,即闭放一次为一息。出气后调匀呼吸再行吸气。每次练习,至少要七息,至多四十九息。修炼至息潜人腹,不急不憋,久久安然,则第二步功成。
三、真定
上面二法修成,始惨人定。姿势坐卧都可。纳降气息,守心意念于脐,至心息全都忘却唯有一灵知感存于脐内中空之窍,久久不动,渐入真定。真定即为龟息上乘功夫,但习之不易,《道家·太极门》诀:“于无而静,自然而定,无知有灵,乃人真定”。真定的饶界只有过来人方可领悟。
四、出定
当功夫达到“定境”时,收功之法就应当以“法”来掌握。按时出定方法也很简单。每个人手上有22个关窍:无名指根部关节为子时关窍,中指根部为丑时关窍,食指根部关节为寅时关窍,食指第二关节为卯时关窍。食指第三关节为辰时关窍,食指尖端为午时关窍,无名指尖端为末时关窍,小指尖端为申的关窍,小措第三关节为酉时关窍,小指第二关节为戌时关窍,小指根部关节为亥时关窍,如果打算练功在哪个时辰“出定”,可将双手握拳,拇指尖扣住那个时辰关窍,平放于腿上,则可以准确“出定”收功。
其他龟息功的相关资料
自古以来,人们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达到长寿,其中途径之一是修炼,修炼的方法很多,然而,若论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则是“服气”。服气也叫吐纳,今天称为“气功”说得确切点就是练内功。考古发现证明,在距今约5000年以前,我国已有了模仿龟类的呼吸运动的龟息气功锻炼法。1975年在青海省乐都地区柳湾的三平台出土了一件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罐。在这件彩陶腹部正中有一彩绘浮塑炼功人像,其形态二目微闭,口形张开近园,微向外翻,腹部隆起,双手张开置于下腹部两侧,两下肢呈弯曲状态,双脚平行分开比肩略宽。通观全身,为蹲裆式。有关专家鉴定表明,这个姿态与流传至今的龟息法中的某一炼功姿势几乎完全相同。传说尧舜时有个名叫彭祖的人善于导引行气,活了八百多岁,据说这种气功的吐纳法是向乌龟学来的。因此,气功是值得加以研究推广,用它来增进人们健康的。龟息功法是我国悠久的气功史中最古老的功之一。一、俯息蛰藏(1)姿势:俯卧,面枕床或地毯,两臂上抬,肘曲,俯掌分置两耳旁。两臂放松,两腿自然伸直,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或略宽。想象如灵龟深沉渊底,全身极度放松,放软。(2)呼吸及意念。《胍望》载:“牛虽有耳而息之以鼻,龟虽有鼻而息之以耳,凡言龟息者,当以耳言也。”意思是说龟息引,要以听息为之。《芝田录》亦言:“睡则气从耳出,名龟息,必大贵寿。”具体作法是思想先静下来,口轻闭,以舌在上下牙到外徐徐搅动,待唾液满口后,先徐徐吸气一口,随即缓缓呼出一部分后,闭眼咬牙,提肛,如吞咽硬物状,将液津用力咽下,咕咚有声。静听汨汨声。随后轻轻吸入一口气,这口气随津液下降入丹田。再缓缓深长呼气,将气吐尽,全身也随呼气极度放松。此时宁心静听呼吸之出入,即听息,一念代万念,渐渐入静,呼吸自然。渐入匀、静、深、长、细、缓,此时进入专心听息,则自然合于气,气合于神,神融且和。泯泯澄湛,渐达闻似不闻,恍恍惚惚,不知不觉地自然进入龟之蛰藏伏气状态。此式对高血压、失眠及某种生殖系统疾病,效果良好。二、侧俯卧息(右侧卧式)枕高约4~6寸(12~18厘米),头微前俯于枕上。躯干微向后弯,呈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式。右腿微曲在下,左腿卷曲,膝部触床,左脚背钩贴在右腿委中或承山穴上。左脚亦可不钩贴,放置右腿前,以自我舒适为度,右肘屈曲,肘弯呈钝角,掌心向上置于耳枕上,左臂自然置于身侧,掌心朝下置于髋部。此式与一般侧卧式不同。它的特点是骨盆微向前扭转,头微俯以通经,而成龟形团聚状,呼吸同俯息蛰藏。三、龟神出水俯卧,面枕床或地毯上,两腿自然伸直,两腿距离与肩宽或略宽,两手轻按于两肩旁。缓缓以鼻吸气,吸气时,上身向后舒展,引劲前伸,徐徐抬头,渐及上体也随之抬起只用腰脊力,待不能支持时,始用手力支撑,两眼极力向上远眺。头微低,肩松驰,先缓缓呼出一部分气体。同时吞津或咽气一口,再轻轻吸入一口气。这口气似随津液下沉丹田,再缓缓深长呼气。将气吐尽,同时恢复俯卧,全身松驰,软如酥瘫。在保持自舒适状态下,轻松自然呼吸3~5次。此般反复“出水”3~7次后,亦可接着练俯息蛰藏或侧俯卧息。此式对腰背痛、便秘防治有效,并能调控腹腔诸脏气之功能。四、俯仰吃气(1)端坐床边或椅上,坐时臀部要少着座位,两脚分开相距约自己的三只脚长。两掌重叠或分别按抚在小腹处,亦可分按两腹股沟处,全身放松,两眼自然睁开向前平视,亦可轻闭或若垂帘,口腔也要放松,上下牙齿呈微小的休息咬合间隙,舌尖轻抵上下牙齿之间或轻抵上齿龈处。这样,就可以使咀嚼肌、舌肌放松,促使津液分泌,口腔放松了劲部也会跟着放松,随之胸部腰脊依次自上而下地放松。然后,自然缓慢地呼吸三至五次或数分钟,直至半小时。这时,消除杂念,入静,犹如龟鳌在海洋中憩息。(2)在最后一次呼吸将完时,上体浑浑前俯,头部低于两膝,将肺中的余气呼尽。(3)头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颈前伸,同时缓缓地自然吸气,上体也随之徐徐抬起恢复端坐姿势时,恰好气也吸满。(4)端坐不动,将嘴唇撅起(如猪嘴状)使鼻孔变窄,缓缓深长呼气,按2、3、4段谈的方法,反复俯伸9次,循序渐进,直至增至36次。每次做完,散步片刻再做下一次。如在室外练习,也可站成马步式,其他做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