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对世家子弟而言是“行田”的日子。
所谓“行田”,通俗点讲就是视察田庄。
行田可以了解庄园的经营状况,以及周边的自然条件、地理状况,以便进一步拓展产业。
这个习惯从后汉时就有了,到了这会,更增添了游览景色、文人聚会等活动,即把一个单纯的经济行为变成了综合性活动。
这一日,以王衍之弟王澄、司隶校尉庾琛之子庾怿、尚书左丞卢晏为首的十余士人,带着数百随从,登上了芒山。
正在山上樵采的军士远远见了,当场掣出弓刀,待看清楚之后方才松弛了下来。
以为来了山贼呢!
王澄等人也看见了这些兵,但并没有在意,自顾自找了处草木葳蕤之所,铺上地毯、蒲团,众人席地而坐。
片刻之后,音乐声响起,茶鼎也咕嘟咕嘟冒起了水汽,气氛起来了。
王澄摇着把蒲扇,与众人调笑了几句。
“平子去了江陵、江夏,又跑了趟徐州,可真是见多识广啊。”今日在场的还有出身太原温氏的温峤。
本来在刘琨身边参谋赞画,因连战连败,刘琨感到很悲观,便把他潜送至河北。
温峤当过王衍的幕僚,又跟庾亮相善,投洛阳而来是他最好的选择。
王衍也非常欣赏他,于是将温峤辟为太尉幕府主簿,委以重任。
温峤有才,但为人风流,放荡不羁,门第不高不低,但却很敢说话,有时候如同黔首一般拿脏话骂人,骂的对象往往还有不低的身份。
这会见到王澄,言语间就有些讥讽的意味了。
“泰真为刘并州掾属,赞画有年,战绩若何?”王澄有些不高兴,公子脾气上来,就想发怒,但立刻被身旁之人悄悄牵住衣袖,猛然反应了过来。
温峤如此嚣张,不就因为他和庾亮臭味相投么?
庾元规有什么可得意的?不就妹妹嫁给了陈公么?
我王家好几个女人都——呸!
“战绩如何且不论,刘并州镇守孤城八年,可谓勇矣。矢志不渝,心念朝廷,可谓忠矣。”温峤斜睨了王澄一眼,说道。
王澄怒气勃发,却无言以对,只能扭过头去。
这温峤,亏他还在兄长幕中做事,嘴上却没個把门的。方才那句话,明面上夸刘琨,暗地里难道没有损兄长的意味?
但兄长偏偏还很欣赏他,即便温峤屡次顶撞,依然不以为忤,大力栽培。
琅琊王氏也有不少子弟与温峤来往,都瞎眼了吧?
“好了,泰真,少说两句。”卢晏走了过来,劝道:“前魏不德,故司马氏禅之,晋以代魏。今天下丧乱,士民不安。正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不变不通。世道如此,有什么好说的?泰真你不也来洛阳了吗?”
温峤听后,叹了口气,道:“我是无处可去,只能来洛阳。但洛阳没几个忠臣,谁又看不出来?还不允许我发几句牢骚?”
卢晏和他算是关系比较亲近了,不便恶言相向。
“若觉得不顺,去浚仪可也。庾元规已过去了,正在规划城址呢。”卢晏说道。
“我欠他钱,不太方便见面,还是先不去了吧。”温峤悻悻说道。
“又赌了?”
“小赌一把,输了十万钱。”
“你……”卢晏无语。
他从小就觉得温泰真十分有才,为人又风趣,待人接物都很不错,唯有一点不好:喜欢赌。
“小事罢了。”温峤见得卢晏表情,哈哈大笑,道:“庸碌之人,为财散而忧虑,我却不然。十万钱,令我得一夕欢悦,已是大赚,足矣,足矣!”
“泰真心性洒脱,令人佩服。”庾怿在一旁观察了半天,见王澄、温峤间的气氛渐渐松弛下来后,方才说道:“有此才具,自当为陈公所喜,异日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可惜陈公略显急躁了些。”温峤叹道。
庾怿一怔。
温峤指了指,摇头笑道:“你啊!元规都没劝我,你劝个什么劲?”
庾怿欲言又止。
“别说了,又是那套尧舜禅让的话术。”温峤说道:“放心,我是对陈公凌迫君上不满,但我无兵无权,再不满又有何用?陈公倒是该担心下诸州郡士人豪强,大晋二十一州,总有心向天子之人。本朝国祚五十年,亦有忠贞之士。他们可未必没兵没权,纵然这会不敢明着反对陈公,可若机会出现,未必不能反戈一击。”
庾怿目瞪口呆,忽然有些理解王澄了,温泰真的嘴巴是真的不饶人啊。
“再者。”温峤看了他一眼,又道:“眼下我把借来娶妻的钱也输光了,只能先在洛阳安顿下了。”
温峤的妻子早早就亡故了。离开晋阳之时,他只带了母亲及少数家仆,先去清河郡,安顿好了母亲,然后便来了洛阳。
本来想投奔岳父李暅(gèng)的。他是前中书令,在朝中也算有点人脉,无奈一打听,已然回了高平老家,于是只能投奔王衍。
他现在是真的光棍一条,要啥没啥。钱没有,妻子没有,子嗣没有,什么都没有……
好在庾亮非常仗义,给了他一套宅子住,还遣人送来了十万钱,让他买聘礼娶妻。
温峤认真思考了下,他现在这个操行,大概没女人愿意嫁给他了。洛阳本来有不少温氏族人的,大部分都在这几年内南渡了,想找人介绍也不行。
那还不如去赌钱爽一爽!
于是他这样做了,唯一不爽的地方就是把本钱输光了。
“唉,无钱寸步难行,明日找太尉借点。”温峤又长吁短叹。
王澄一听,差点跳起来,不过被人拉住了。
联想到兄长昨日询问温峤婚配状况,搞不好要为他介绍琅琊王氏女,于是更郁闷了。
“实在不行,再去找元规也无妨,大不了把这条命卖给他了。”温峤继续说道。
庾怿不知道怎么接这话。
王澄却冷笑道:“泰真,你不是要当忠臣么?这是自暴自弃了?”
温峤瞄了他一眼,慢条斯理地说道:“忠臣难当啊。洛阳衮衮诸公,忠臣可没几个好下场。”
“河南尹第五猗战死于新安城下,轻车将军焦求兵败,为裴廓所收。”
“侍中许遐与家人诀别,泪洒道途。”
“光禄大夫李述筹办军资不力,免官。”
“中书侍郎阎鼎举家出逃,狼狈不堪。”
“这些,不都是最近发生的么?忠臣难,忠臣苦,忠臣家破人亡,满洛阳公卿士人都看在眼里。现下怕是已无人愿意当忠臣,我俗人一个,只能随大流了。”
温峤的思路一直很清晰。
我有我的看法、观点,我不认可陈公的所作所为,也比较佩服忠臣,如果有机会,不介意当一把忠臣。如果没机会,那就老老实实为陈公效力,就这么简单。
他的这种想法,其实代表了相当数量的士人官员。
邵勋借着阅兵,给天子下马威,然后又杀鸡儆猴,处理了几个天子近臣,这些所作所为,肯定有人看不惯,但不妨碍他们屈从于现实,为邵勋效力。
人本来就非常矛盾。
他们对时局失望,迫切需要改变。但真当有人站出来改变,甚至打算改朝换代时,又一个个不太满意了,尤其是这个人出身还很低贱的时候。
当然也有人欢呼叫好,这类人以关西士人居多,他们的家乡已被匈奴攻占,是真的希望有人收复失地——刘粲刚刚大败晋军,攻取北地全境,又进军扶风,投降匈奴者不计其数。
人一上百,形形色色,本来就是各种人都有。但在时代大潮中,个人的看法被无限弱化了,你支持陈公也好,反对也罢,到最后都是被天下大势裹挟着往前走。
“泰真,伱觉得以陈公的功劳、威望,可能效曹魏故事?”庾怿盯着他的眼睛,问道。
“他若真攻灭匈奴,我也无话可说。”温峤说道。
“若灭不了匈奴,只能对峙呢?”庾怿追问道。
“那就只能做到眼下这个地步。”温峤毫不犹豫地说道:“陈公行事不是很有分寸么?他劫剥司马氏宗王,士人看在眼里,也会有兔死狐悲之感,但大家都没明着反对,还不是因为陈公战绩彪炳?简单说来,就是朝臣、公卿、衣冠士族们怕他,担心自己步许遐、焦求等人的后尘,不敢站出来。”
“另外,他们对陈公还有所期待,有的人毛病是多,但他有用啊,他能打匈奴啊。这么一想,有些事也不是不能忍。”
“不过,若陈公大败,精锐师徒尽丧……嘿嘿,反噬就会来喽。毕竟,铁了心追随陈公的士人,不就那几家么。”
庾怿恍然大悟,同时也有些担忧。
作为陈公妻族,他的视角和其他士人是不同的,有时候容易一叶障目。
在这方面,温峤就看得很清楚了。而且,他说话也是真的不客气!
想想陈公也挺不容易的,一个军户兵奴成事所要付出的代价,却不知几倍于司马宗室、世家子弟。
哪怕他是个穷得饭都吃不上的士族远支子弟,都要比没有出身的黔首、军户要容易许多。
想想自己也曾经反对妹妹嫁给陈公,认为他身份不配,庾怿就有些释然了。
真真是逆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