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不明不清

846 出其不意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3152 2024-11-02 20:48

  

  洪涛并不是刚愎自用的性格,哪怕是在最得意的时候也愿意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倒不是他有虚怀若谷的品质,只是因为鸡贼,但凡听到有可能赔钱就格外重视。

  袁可立提醒的很有道理,别看陆军在北方所向披靡,可去了大西南还真不见得好用,原因有三。

  第一,水土不服。陆军士兵大多来自北方,非常不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有可能会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

  第二,交通不畅。四川盆地的交通自古以来是个大难题,而土司们占据的地区要不靠近高原,要不属于横断山脉,基础建设基本等于零,不利于大军通行和补给。

  第三,家伙不趁手。其实这一点才是关键!如果武器装备合适,前两点是能克服的。但火枪怕潮湿的特点目前还没办法解决,总不能让陆军抡着工兵铲战斗,那就有点暴殄天物了。

  “臣谨遵圣命……”见到皇帝让步了,二袁赶紧表态支持。

  只要不把西南搞得一塌糊涂,治一治私盐和私茶贩子也是应该的。裁撤南京朝廷听上去动静挺大,实际上要比盐茶新法和改土归流容易的多。

  这么说吧,在大明陆军和海军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不管皇帝想搞什么都很容易。反之,则很难。这位皇帝其实没什么太高深的政治手腕,也很少和朝臣们玩宫斗戏码,靠的就是大力飞砖。

  从这一点上讲确实有暴君的嫌疑,动不动就抄家苦役。执政十多年来,至少有上百个士绅大族被连根拔起,抹杀得干干净净。

  之所以没在朝野上下获得太多恶名,一是牢牢占据了文治武功的后者,在多次对外战争中位于不败之地。自古以来能保护百姓不被外族侵扰的皇帝再次也次不到哪儿去,很容易被民间接受。

  二是牢牢把控了舆论,每次向政敌发难都是文武双拳一起动。一面抄家抓人,一面在报纸上大书特书,将对手描绘成祸国殃民的大坏蛋。

  这样一来不用刻意抬高,皇帝在民间就成了解救万民于水火的大英雄。即便事实并不完全如此,被抄家苦役者也不都是坏到骨子里的奸佞,可老百姓真管不了那么多,舆论一起来不是也是了。

  照理说皇帝耍来耍去就这么两招,用的次数多了很容易找到破解之法。可实际上明知道皇帝要干什么,却谁也无力面对。

  玩武的,陆军和海军牢牢把控在皇帝手中,即便袁可立想干点什么,身边也有一大群参谋死死盯着,只要不合规矩马上予以制止。

  就算把总参谋部变成了一言堂,下面还有陆军参谋部和海军参谋部,没有这两个部门的配合,照样一兵一卒也调不动,同时还会遭到弹劾,直达天听,想瞒都瞒不住。

  玩文的,一个《半月谈》一个《商报》,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早就名声在外并深受百姓信赖,随随便便登出篇文章,就比好几位当代大儒传播的广泛。

  士人阶层本身并没有战斗力,必须通过鼓动百姓和军队来间接实现。现在军队抓不到、百姓又被报纸率先忽悠了,光一群读书人明白屁用不管。

  所以皇帝的招数早就被人看透了,可至今为止还没找到破解之法,原因依旧是报纸。

  想新办报纸必须经过司礼监的严格审批,好不容易在程序上通过了依旧会受到东厂和锦衣卫的严格监管,稍有违规就会面临严厉处罚,甚至抄家苦役。

  而做到什么程度算违规,解释权都在司礼监。《半月谈》和《商报》干了同样的事儿,司礼监屁都不放一个。

  谁若是在这个问题上死缠着不放,谁和家人就会被锦衣卫和东厂如跗骨之蛆般的调查。大概率会被找出违反律法之处,然后通过报纸无限扩大,最终身败名裂。

  说白了吧,皇帝就是不想让任何人办报纸,还不明说,故意弄出这么一套操蛋的规则坑人。但还没人能挑出毛病来,因为这套规则老早就被写进了大明律,皇帝半点也没罔顾国法,反倒成了守法的典范。

  “启禀陛下,裁撤南京朝廷需有人奉旨前往,臣做为吏部尚书责无旁贷。”

  即便是保皇派最核心的成员之一,袁应泰也不想让南京的同僚们太受罪。大家毕竟都是进士出身,文化人办事不宜搞得太血淋淋。更何况那里也不乏一些故旧,能拉就拉一把,哪怕身背骂名也不能缩。

  “不妥不妥!大来身为吏部尚书,该坐镇朝中掌控大局。钦差的人选朕已经选好了,由司礼监掌印王安去南京走一趟,应该也不算人微言轻吧?”

  洪涛还真不是故意驳袁应泰的面子,裁撤南京朝廷并不是将那里的官员挨个辞退,其中有一部分年轻或者有才干的必须留着备用。留谁不留谁,光靠自己真没法甄别,还得靠吏部筛选,所以袁应泰不能走。

  “……王掌印出宫南下,司礼监该由谁掌控?”听到这个人选,袁应泰和袁可立马上面面相觑,眼神中闪过了诸多疑虑。

  司礼监掌印的位置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可不是能随便空缺的。如果王安去了南京,该由谁来补上呢?补上之后能否与外庭官员在工作上配合默契?等王安办完了南京的差事又该怎么安排呢?

  这已经不仅仅是某个人的职务变动问题,很可能标志着内廷的格局发生了变化。换句话讲,王安有可能失势了,内廷随之肯定会发生巨变。

  无论新任掌印会不会影响皇帝今后的执政风格,作为外臣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好能提前知道人选,先一步做好思想准备。

  “暂时让曹化淳顶着吧,他也是司礼监的老人了,不会不知道轻重的。朕本打算派两卫陆军跟随确保稳定,现在看来应该是少了。礼卿,皇太极现在何处?”

  更换司礼监掌印已经板上钉钉,用不着询问朝臣的意见。对于两位大臣的惊愕表情洪涛权当没看见,道出接替人选之后自顾自的继续安排裁撤之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