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一代强人皇帝的生命尽头!
张北。蒙汉示范区布政使衙门为朱元璋准备的下榻别院。简单洗漱后。朱元璋抵达书房。蓝玉忙起身:“陛下……”朱元璋压了压手,制止蓝玉,在书案后落座,看着蓝玉,“说说,刚才咱问你的那个问题吧,现在这里没有旁人,你想到什么,都可以说,说错了,咱都恕你无罪,可要是保留不说,让咱发现,伱蓝玉就辞去军职,回家当愚公吧,咱也会下一道旨意,永不启用你。”‘陛下啊!’蓝玉无奈苦笑,略作沉吟,其实关于陛下问的这个问题,早在陛下抵达前。不,早在陛下对京营进行大范围调整的消息传来时,他就已经思考,陛下此举的用意了。倒不用深思熟虑。只是,在陛下说这番话之前。有些话,他不敢说。毕竟,现在的他,早已不是洪武初年那个口无遮拦的蓝玉了。蓝玉抬头,诚恳郑重看着朱元璋,“臣以为,陛下此举有几方面原因。首先,陛下担心将来燕王并不会遵照,陛下的旨意,执意回朝,而燕王一旦这样做,极大可能会陷入险境。”二十万京营新军中。至少超过十万兵力控制在倾向保守派,或者说,对朱老四有怨气的将领手中。一旦朱老四在陛下驾崩后,不尊陛下留给他的那道密旨,执意回朝治丧。保守派,以及仇视者。极有可能铤而走险。太子甚至都有可能在保守派的围绕下,铤而走险!所以,尽可能削弱京营中,保守派掌控的兵力,就是陛下,为燕王安全,所能做的最大努力。只是,到底有多大效果,他也不清楚。恐怕,就是陛下也无法预料。毕竟,此番调整之后,京营保守派控制的兵马,并没有被一扫而空。其次,金陵城内,还有一支精锐。陛下调整京营,也不能触及这支精锐。太子的东宫卫率!当然,陛下不能触及这支军队。并不是说,这支军队现在脱离了陛下的指挥。而是,太子卫率作为护卫太子的亲军。陛下如果连这支兵马都调整,会造成很大,很恶劣的影响。首先,天下人都会质疑,陛下是不是想要废立太子。在陛下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皇权交接即将临近的特殊时期。陛下不可能动摇太子的威望。“其次,当初武勋的利益,被燕王损害很大,这些年,我朝的军制改变,一直都是以燕华为目标,几乎是亦步亦趋效仿照搬燕华。”“在这一点上,武勋们很清楚,太子或许对民政全套照搬燕华进行革新,有所犹豫,但对军制上,太子的态度是支持的。”燕华那一套军制。对于武将的束缚力度太大了。燕华中枢,并列设置海军部、陆军部、军事后勤部、军事纪律部、以及军机部。军机部和朝廷的兵部有些类似。军机部的部长也入阁。但军机部并不直接参与军事。权力较之兵部要小很多。更倾向于,军事政治方面。主要责任是负责军事各部与内阁的联络,军事各部在内阁一个名义的代言人。负责,军事中,有关政治方面的事务。比如,对外宣传燕华军队等等。涉及军事的五部,向燕王和内阁负责。是否发起战争,任免军中将领,则由燕王及军事五部商议决定。一旦做出决定。燕华军中,无论是谁都要无条件服从。……总而言之。燕华这套军制,牢牢的控制着燕华兵权。绝无可能出现,类似大明这种,中枢需要忌惮强势领兵将领。将领控制兵权造反?这种情况,在燕华发生的可能微乎其微。“这些年,我们虽然在装备上,训练上,努力向燕华看齐,可对领兵将领的强有力控制,却并未实现,这也是,陆仲亨统帅的第五镇将领,能伙同起来,炮击土桥村的缘故。”“陛下此举,是为太子将来全面效仿燕华,进行军制改变,奠定基础,只有陛下,大规模对军队进行调动,进行混编,才不会出现乱子,太子不具备这种威慑。”至少,太子的威望,无法以如此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完成。“最后,陛下希望借助此举,提振军中支持革新的力量,为太孙将来革新,做铺垫。”朱元璋满意点头,“既然你猜到了咱的全部用意,那就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吧?”蓝玉点头。回答道:“臣已经摸清楚,北调几支军队的基本情况,首先,调来的几镇兵马,打散后,和北境军进行混编,北境军驻守蒙汉示范区这些年,臣按照燕华军的治军模式,不但在军中普及识字,同时,还经常派将士们,出军营给百姓帮忙,臣可以很自信的说,北境军的每一个士卒,都是个顶个的好兵,绝不是兵痞,他们也亲眼见证,并参与了示范区的建设,一旦混编后,他们会口口相传,把他们的经历,告诉京营老兵,改变京营老兵风貌。”“其次,臣会为那些调来的保守将领,配置大量支持革新的北境军将领……”“最终,实现新北境军对革新的全面支持。”他可以肯定。京营内。主持混编整编的徐辉祖、丘福、朱能等人,肯定也得到了陛下的授意,在进行类似的行动。一旦这次混编完成。军中支持革新的力量将会大增!要知道,朝廷有两大军团。一个是他统帅的北境军,总兵力十五万!一个就是京营。总兵力二十万!三十五万兵力。即便加上福建直辖行省内,两万驻防军,总计也不过三十七万。似乎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可一旦这两大军团真正实现,对革新的支持态度为主流的目的后。两大军团,就可以敌朝廷剩下的所有兵马!因为这两大军团在组建之初,就抽调了军中最优秀的将士,装备了,大明百万雄狮中。最为优良的装备!在其他军队,还绝大多数在使用火绳枪,以及老旧的木制炮车时。这两大军团,已经全部列装燧发枪,以及铁制炮车的钢炮。不但射程远。威力大。连续炮击能力更强!当然,要把藩王军剔除在外。藩王军队,某种程度,其实比两大军团更加精良。藩王军这些年的训练,都是外聘燕华的教官团帮忙训练的。每一次燕华军事变革。以秦王为首的藩王们,在请示陛下,得到准许后,都会外聘燕华教官团回中原,帮忙训练。藩王军,才是真正传承了燕华军的精髓。其实,陛下也一直在等太子,主动开口请示,请求外聘燕华教官团。可种种不能说的原因。这么多年。太子始终没有提出来。“咱们兄弟,君臣,一直从元末那个活不下去,人吃人的世道走来。”朱元璋突然开口,欣慰看着蓝玉,“你和沐英是那个时代走来众人中,年纪最小的佼佼者,其实,咱从一开始,对你们就寄予了很大很高的厚望。”蓝玉闻言,不由想到,洪武初年的所作所为,羞愧难当,“陛下……”他现在,回想洪武初年那个蓝玉。都会忍不住抽自己几个耳光。立国后,陛下对大伙儿是严厉。可站在一个帝王,一国之君父的角度上。陛下若是纵容他们。那就是对天下百姓犯罪。朱元璋摆手制止蓝玉,“洪武初年,你的表现的确让咱很失望,所幸,后来你经历了一些挫折,幡然醒悟,变了。”“你的每一点变化,咱都看在眼中,咱都认真观察了,若非如此,咱也不会,把北境军十五万精锐交到你手中。”……“此番军中大规模调整,咱没有把你调回朝中,你心里不要多想。”“不调你回去,是咱认为,十五万北境军,交给谁,都不如交给你蓝玉,更让人放心。”“其次,别看你是标儿的妻舅,可这些年,你充当革新急先锋,也与标儿的想法不符,未来,标儿继承皇位,雄英为储君,他们父子思想有分歧,必然发生争执,你在朝中,咱知道,依着你的性格,一定会维护雄英。”“就像上次,你抢先站在雄英面前,为雄英挡下砸来的茶杯。”“所以,可以预见,一旦你回朝,你和标儿之间的冲突,在标儿登基后,一定会加大,在有心人的挑拨离间中,这种分歧会更大,与其如此,不如留在北境军中,你掌握十五万北境军精锐,就是雄英最大的依仗!”“而你,却能远离中枢,远离矛盾的源泉。”“太子肯定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将来他登基后,依旧会信任你,但也不会调你回京,在朝堂上,担任更重要的职位,他会继续让你在北境,统帅北境军。”……蓝玉听闻朱元璋的所有安排后。起身。噗通跪倒。额头触地,哽咽道:“臣蓝玉,谢陛下为臣考虑的如此周全!”洪武初年,他做了那么多错事。如今,陛下走到生命的尽头,却还替他蓝玉做了周祥考虑。这不是施恩。对他,陛下没必要施恩笼络。毕竟,即便不施恩。难道他就不支持自己的亲外甥雄英了?至于他掌握兵权会不会造反,要不要为此而笼络他?也没必要。雄英最大的支持者,根本不是他。而是燕王!有这位在。除了那些不甘失败的保守派,可能铤而走险。其他人绝不会,也绝不敢!朱老四的海陆军,可不是吃干饭的。别说,他蓝玉从未想过学杨坚。即便他想学杨坚。今天他造反。朱老四听闻消息的当天,燕华就会总动员,战争机器就会运转起来。发出战争之音。朱元璋看着匍匐跪在地上的蓝玉,摆了摆手,“好了,你蓝玉也不是婆婆妈妈之人,这种小女儿作态就收起来,这或许是咱最后一次,和你如此促膝长谈了。”蓝玉听着朱元璋疲惫的声音。一时间,心头堵得很难受。……翌日。张北毛纺厂。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朱元璋、朱樉等人,在蓝玉的陪同下,行走在宽大厂房的一条蒸汽生产线旁。看着梳理后,根根干净的纯白羊毛,在工人手中,卷入一根高速旋转的丝线中。很快细长的丝线,就变成了一根均匀的毛线。朱元璋倍感新奇。练子宁笑着介绍道:“陛下,在大十字铁路协议达成后,我们示范区趁着这个机会,和燕华达成了引进协议,我们示范区出资,雇佣燕华的研究团队,帮忙研制了这条,蒸汽毛纺生产线,燕华以技术为本金,拥有百分之十的股份。”“在过去五年,我们一共建立了十五条,这样的生产线,从清洗、梳毛、纺线,全都实现了蒸汽化。”“现在,这个官办雇工身股制工厂,总计有工人一万名,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可产毛线两万卷,去岁,工厂实现了满产能,总计生产毛线七百万卷。”“现在,我们已经能完全消化示范区内的羊毛,毛线已经成为咱们蒙汉示范区的一张名片。”“毛衣更是逐渐,成为御寒的时髦衣服,这条产业链,产生的价值,每年就能为示范区带来将近五百万两白银的效益!”……“我们准备,继续扩大产能,现在毛线的价格还很贵,而且,阴山以北,还有很多羊毛原材料,几乎被浪费,一旦扩大产能,成本降低,不但普通百姓能穿上毛线织成的毛衣,我们还能把毛线,打造成,类似于咱们的丝绸,贩运到极西之地。”“据说,当初燕王说过,纺织毛线这个产业,有希望,成为一个最少千万两级别的产业,甚至,三千万两,我们就以此为目标努力。”“或许,等陛下下次来,就能看到,张北城变成一个,毛纺产业基地了!”……朱元璋兴致勃勃听着。唇角的笑容就一直没有消失。等从厂房出来后。嘈杂的噪音减弱了不少时。朱元璋看着一根根冒着黑烟的烟囱,许久后,看向练子宁等人:“咱希望,无论将来中枢和燕华发生什么,你们蒙汉示范区,以及福建,都能和燕华保持这种良好的关系。”“这座毛纺厂,就是最好的证明!”“臣等遵旨!”……朱元璋在蒙汉示范区停留休整、参观月余后。动身启程。折返北平后。接见了燕华来中原的援建工程队。对工程队的付出,予以褒奖,并且希望,援建工程队能再接再厉,早点实现东西横线的贯通。随后,朱元璋南下。途径金陵,短暂停留。由金福线,向南参观,纵线南端。抵达福建,花费两月,参观福建的种种建设成果。再一次,对福建和燕华的合作,予以肯定和褒奖。整个过程,朱元璋的谈话,也以邸报的形式,被发往大明各地官府。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一路的发言、褒奖、肯定。其实都是对大明、燕华合作,对革新,表露的强硬支持态度。很多人也意识到,朱元璋如此高调,且频繁的对革新,对大明燕华合作,表态支持。无疑也表明了,这位强人皇帝,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在为将来,尽可能奠定一些基础。保守派虽然恨得咬牙切齿。却也默默等待着最终消息传来的时刻。果不其然,就在洪武三十五年末。朱元璋返程,途径江浙时。率先传出,马秀英病倒的消息。紧接着,就传出,朱元璋忧心过度,也病倒。一时间,随着朱元璋一路讲话,而本就躁动的大明,顿时暗流涌动。消息,也以极快的速度,向燕华、向大明周边所有藩属邦国扩散。……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