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的技巧,天赋是一个方面,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前几十年,医疗系统强调技术而不强调技巧。当初有个笑话,三甲医院的专家不会看感冒,听着好像很搞笑,其实是真事,然后国家觉得这样下去,医疗总体学历倒是追上国家化了,可尼玛医疗水平越来越差了。这才有了规培制度,优点也有,缺点也不少,有点扬汤止沸的感觉。简单的说医学学历其实就是技术,而实际应用就是技巧,这方面茶素是吃了大亏的。当初茶素医院刚刚有点起色后,张凡和欧阳南下招聘。招聘了不少学历和在校成绩特别优秀的博士和硕士,可两年的时间,并没有如同他们成绩一样,在医院干出出彩的工作来。一方面和茶素是基层医院的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和医疗教育有撇不开的关系。当初的那群人,会读书,会考试,会写论文会做试验,就是尼玛不会看病。内科还好一点,可外科,有一个算一个,基础手术到目前没拿下来的博士都有两三个。幸亏茶素有了国际医科大,不然这些博士都能称之为不良资产。比如李存厚的团队,原本说他们是发明参与者,对异体移植的材料应用应该比别人厉害,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群人里面包括李存厚,一旦手术难度提升,他们就坐蜡了。而中庸,整体几乎可以说是华国医疗的天花板了。术者主刀:张凡,以前张凡飞刀的时候,填写手术记录的时候很尴尬。麻醉之前,手术包打开之前,巡回护士要再一次的确定手术医生的名单,就算人家心里知道,也要在手术室内问出来。这是巡回护士的监督权之一。以前的时候,去外地飞刀,遇上聪明一点的护士,就会说,主刀张凡,张院长。这种说法虽然是错误的,但毕竟好听一点,因为手术室内,这种确认是不说行政职务,而是职称的。比如说主任,说的是正高级别的医生,而不是科室的负责主任。也有老实的,直接喊出,主刀住院医张凡。不光张凡尴尬,请张凡来飞刀的主任也尴尬。现在好了,没以前那么尴尬了,主刀张凡博士,听着就大气。一助李存厚院士,二助皮肤科马玉生副主任医生。其实,等上了手术台,李存厚的一助就让人马主任给代替了。李存厚就在器械护士的器械台上帮着准备异体移植的耗材。和李存厚合作,张凡做的时候就好像和慢半拍的人合作。明明都进去了,等着对方给反应,结果没等到,然后继续下一步的时候,这个货尖叫出来了,让准备第二步的张凡都能神经了。他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都进去了。幸好和李存厚合作的多了,张凡也习惯了。不过和马主任合作就不一样了,从张凡提着刀的那一刻,就感觉不一样。这个怎么描述呢,就如同一个肌肉男对上了一个肌肉女,有来有回,而且还能给对方一种紧迫感。就好像肌肉女始终紧绷着肌肉要上来的感觉。切皮,牵拉,止血,都不用说话,更不用张凡拿着镊子做出提示。每一步的动作配合的严丝合缝,张凡的刀在哪里,人家的吸引器就在哪里,张凡的剪刀在哪里,人家的镊子就在哪里。而且,毕竟是当老了主刀的马主任,手术台上,他更能体会到怎样摆出姿势会让张凡更舒服,这个话绝对不是开车,而是正儿八经的事实。这就是为啥上手术台之前,一个主刀必须先要确定好一助,至于其他的助手,有手能听话就行的原因。这台手术难度很高,不过张凡做的很舒服。因为马主任马玉生投喂的技术高。两人都不说话,甚至眼神都不交流,就是手和手的交融。手术越做越舒心,越做越快,张凡心里越做越满意。和马玉生做手术相比,和李存厚做手术就尼玛是一种中年男人的任务一样,咬着牙的来。“三厘米的楔形!”张凡轻声说了一句,头都不抬,李存厚瞅了一样手术台上手术的进度,就立刻做出大约三厘米的楔形移植皮肤来。这个货上手术不行,但弄材料倒是有一手,比如孩子下巴颏附近的材料,这个材料要有一定的弧度,他就弄的特别好,不大不小,提上去就好像原本就是这样的。说良心话,老李没去当器械商真糟蹋了这对毒眼了。当完整的切下血管瘤后,正儿八经的手术难点来了。虽然孩子的脸蛋小,可相对应的面部移植的面积更大。首先要建立点状的分布在移植皮肤下的点状血管瓣。怎么描述呢,这玩意就如同一个洋芋上小窝窝,这个小窝窝就是发芽用。而血管瓣就是这个作用,做好血管瓣然后覆盖异体皮肤,依托血管瓣就会如同蜘蛛网一样慢慢衍生出无数血管网,而这些血管网就能提供营养物质给异体皮肤。异体皮肤就会成活,然后慢慢吸收,最后几乎看不出脸部有任何的不一样。这就是老李能当院士的原因。一点一点的,四只手,四个不同的切斜,相互不停的交叉,相互不停的交汇。这个时候的镊子和钳子之间的动作,像死了年轻小情侣之间的相互嘴对嘴的喂饭,一点都不夸张。一点一点,轻轻的覆盖在婴儿的脸蛋上,就想女生睡觉前的面膜一样,轻轻的覆盖在上面。然后用湿润的纱布蘸着生理盐水,轻轻用指头慢慢的推,一点点的贴敷,这个时候一定不能留下多余或者鼓包的地方。这种小鼓包,现在好像感觉无所谓,一旦缝合后,等孩子随着正常,运气好,或许这地方就是个酒窝。可一旦运气不好,这地方弄不好就如同花柳病一样,长出一个肉揪揪来。医生不敢赌,也不能赌,一指禅裹着湿纱布,一点点的推。最后,最难的地方来了,缝合。其他手术,在缝合期,等于手术快做完了,但皮肤科不是,皮肤科往往最后的缝合才是最难的地方。缝合不好,最简单的是恢复愈合不好,做过手术的人或许遇上过刀口不愈合的事情。这种缝合没几针的不愈合都很麻烦的。肚子上像是多了一个小孩子的嘴一样,天天流着脓水水不说,还要天天忍受如同酷刑一样的换药。而这种脸部的缝合怕不愈合,更怕愈合后出现大量厚重的瘢痕。所有的手术,几乎都不提缝合,只有皮肤科的手术会强调一个精细缝合。什么是精细缝合。张凡带着显微镜缝合。张凡和马玉生如同海盗一样,一人一个眼睛上套个显微镜,小圆针比绣花针都小了很多,一切的手术器械都格外的小巧。两双大手放在小孩的脸蛋上,操作空间只剩下一点点缝隙了。就在这个缝隙里,两个人操作着让人难以想象的动作。一点一点的推进,幼儿的下颌开始,张凡探头,马玉生只能下跪。小孩子的体位太难摆弄了,张凡超前一点,马玉生只能回退,但下颌就这么大,比小蛋糕大不了多少,这个位置,马玉生只能半跪着仰头从侧面来操作了。张凡的伸脖子半弯腰不好受,马玉生半跪抬头更难受。但是,只能这样坚持,咬着牙坚持。他只能希望张凡能快一点,还不能催促,越催越慢,再催发软。下颌的缝合让医生难受,那么鼻腔和眼眶的缝合直接就是让医生奔溃。特别是鼻腔内外衍生的部位缝合,本来小小的一个小孔,现在要伸进去两个器械缝合,还要在里面打结。这种操作,每一次的打结,两个人都闭嘴憋气,等着两双的大眼睛,就如同一对公母癞蛤蟆在凝视一样。一点一点的,手术缝合做的很慢,但时间流逝的很快。手术室外,孩子的父母,从刚开始的烦躁慢慢变的无精打采,最后直接脱了力一样。甚至两人的眼神都没力气交会了。等待的人如此,手术室的医生更是累到了极致。巡回护士都换了两茬了。终于,但眼眉间的最后一针被剪断后,孩子的脸部的手术终于做完了。因为长时间的脸部操作,小孩本来肉肉的脸蛋,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圆如银盘了。特别是两侧缝合的地方,肿胀的就像是小脑袋套进了一个充满清水的气球里面一样。不过手术的缝合做的真的好,澹澹的一圈红色伤痕以外,几乎看不到一点点的缝合。“真不错,这材料覆盖上去,就和原来的皮肤一样!”老李自夸一样的说了一句。“可惜了!”张凡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本来手术做完后,不光医生高兴,甚至手术室内的麻醉、护士都又一种高兴甚至成就感。大家都凑了过来看小婴儿,原本让人害怕的酒红色不见了,虽然脸蛋肿胀的像个大鸡蛋,但这个时候已经不会让人感觉害怕了。可张凡长长的一声叹气,让大家心里这么一紧。难道手术没做好?马玉生直接脸色变的极其难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