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产业(1)
第409章产业(1)
第409章产业(1)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身处在这现实的世道下,在想要得到什么以前,要先想想可以为别人带来什么,权势也好,身份也罢,终不过是种附加罢了,倘若没有这些外在的附加,依旧可以为别人带来好处,那才能确保长久屹立不倒!
时下的朝堂与京城,似被一种喧嚣所笼罩,朱由校做的种种事宜,特别是以宗人府之名筹设皇明宗军,像是触碰到某块逆鳞般,使得外朝的文官群体反应很大,争论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即便是大明皇帝,做事也不能太过率性而为,奈何朱由校现在啊,根本就不理会这一茬儿。
想吵是吧?
找南书房!
想争是吧?
找南书房!
这场由朱由校掀起的新大礼议之争,被朱由校聚焦在皇明时报上,先前展开的种种部署与谋划,更多是围绕枪杆子、钱袋子展开,这次朱由校就想在笔杆子上,好好的掰扯掰扯,看看这舆情导向究竟谁说了算!
“这次急召卿家进京,就是想聊聊天津诸事,这一路舟车劳顿,卿家辛苦了。”
乾清宫。
看着面色憔悴的陈奇瑜,盘坐在罗汉床上的朱由校,心底难免生出感慨,从天津开海通商以来,陈奇瑜肩负的担子很重。
跟最初离京时相比,陈奇瑜看起来很疲惫,没有那种意气风发之象。
想想也是。
一副千斤重担压在身上,即便陈奇瑜再有本事与手段,那在所难免的,也会承受极大的压力与挑战。
“臣不辛苦。”
陈奇瑜微微低首道:“能够在天津为陛下分忧,为朝廷做事,是臣的荣幸!”
别看天津远离京城,但是对于朝中的局势,乃至京城的种种变化,陈奇瑜都是能够知晓的。
归根到底,天津是北漕运的通衢之地,是拱卫京城京畿的门户,每天通过漕运往来的群体,会将天南海北的消息带到天津,而这其中最吸引人注意的,莫过于来自京城的消息!
“先说说天津的造船产业吧。”
朱由校看向陈奇瑜道:“天津想要保持对外开海通商,说来说去都绕不开海船,特别是大型海船,没有造船业支撑的海贸,注定是昙花一现的。”
“陛下,当前在天津治下有四处官营造船厂,十七处私营造船厂。”
面对天子的询问,陈奇瑜没有任何的迟疑,边向天子讲明情况,边找出一副舆图,铺在短案上,便详细禀明情况,“天津治下的四处官营造船厂,围绕新营建的天津港、北塘、大沽等地兴建,眼下造船厂主体已悉数竣工。”
“所招募的船匠有900余众,学徒超5000众,他们在少府下辖的船舶清吏司统筹下,加紧为天津水师、东江水师营造一批400料、500料、800料的战座船、巡座船、巡沙船、海苍船、苍山船等。”
“不过800料海船仅在建4艘,且皆为战座船,在天津驻扎设衙的船舶清吏司,明确指出要先立足于现有造船技术,加紧为天津水师、东江水师增强海上力量。”
“通过边造、边学、边增的三边策略,依托现有的海船订单,逐步完善造船配套产业构建,总结与精进现控造船技术,培养一批精通造船的船匠,在此期间船舶清吏司加紧搜集西洋造船技术,以达成陛下先前提到的东西结合的目标。”
真是一步慢,步步慢啊。
朱由校眉头微蹙,曾经大明的造船技术,绝对是冠绝寰宇的存在!
在郑和统领船队下西洋期间,就像500料、800料、1000料等各式海船,都是极为寻常的存在,而其中所辖最大宝船,在同时期根本就没有别的国家能建造出来,唯有大明可以建造!
可现在呢?
大明现在想要增强海上力量,就必须重新再走一遍,要知道一支驰骋海疆的舰队,想要确保整体战力,战胜一切来犯之敌,靠的可不是同一类型的战船,那必然是需要各个类型的战船搭配着。
按着后世的标准换算,“一料”相当于0.33吨排水量,现在天津官营造船厂,能够建造的最大海船是800料,也就是264吨排水量,就这等规格的海上战船,千万别说什么驰骋远洋,能保障近海安稳就算烧高香了!
海军建设的难点众多,一个造船技术,一个航海技术,一个海炮技术,一个造船木材,特别是最后一项,别的都可以积攒经验,唯独造船需要的木材,要用到橡木、杉木、柚木等木材,可以找到不同规格的木材还好,无非是开采与运输嘛,可要是找不到啊,那不好意思,你想建都建造不出来。
大航海,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玩转的。
“那生产各式木料、铁料、漆料、绳索、船帆等产业工坊,都在天津筹建起来没有?”朱由校收敛心神,看向陈奇瑜询问道。
“皆已筹建起来。”
陈奇瑜回道:“上述这些产业工坊,不仅能满足官营造船厂所需,还能供应给诸私营造船厂所需。”
“而像用在各式海船上的铁料,是由天津第一冶炼厂提供,眼下以造船为主导产业,而形成的脱产工匠学徒,合计超过3万余众,这还没有包括一批女工,毕竟像纺织、绳索、船帆这类产业工坊,反倒是女眷更为精通。”
朱由校继续问道:“那女工的规模,眼下在天津有多少?”
“陛下问的是全部?”
陈奇瑜没有急着回答。
朱由校点点头。
“据天津有司统计的,女工的规模合计有12000余众。”
陈奇瑜表情严肃道:“只是也因为有这等规模,使得在天津一直存在着一股不好的舆情风气,这是臣最担心的事情。”
“朕想到了。”
朱由校似笑非笑道:“觉得女眷就该相夫教子,就该待在家里,像在天津那样抛头露面的劳作,会被说成不检点,可是她们皆靠自己的双手劳作,赚取能够养家的银子,凭什么要遭到这种指摘?朕觉得这件事情,天津有司今后要强势些,不能坐看此事发展下去!”
在讲到这里时,朱由校的表情极其严肃,眼神是极其坚毅,陈奇瑜在听到这些时,便知晓天子的态度与意志,是何其的坚定与明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