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50,开局一只狸花猫-第一卷:默认 第625章 饭桌上的交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诺一说的道理大家都懂,否则就没有什么小分队前出侦察,火力侦察之类的战术手段了。
“你们心里是不是在想,雷达都是庞然大物,需要的后勤支援也很庞杂,怎么能运到前线去?”
“是,是,我正想问这个问题,我实在无法想象出你所说的情形。”
关所长抢着开口,他是搞技术的,自然想的比别人多一些。
“非常正常,我以前提供的装备,你们事先想象的出来吗?”
他的反问,立即让众人都张大了嘴,老陈一拍桌子道:
“我们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小李的所作所为,岂是能用常理来评判的,我先表态,全力支持!”
“我也全力支持!”
老李紧随其后,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王厂长和关所长哪顾得上再怀疑,马上也举手表态支持。
原先讨论的局面不知怎么的,就变成了表达立场的表决。
李诺一有些哭笑不得,他赶紧看向王厂长问道:
“王厂长,你那么想我,是不是有什么事啊?”
王厂长被点名,立即激动地站了起来。
“哎呀!我见到你就想说了,我们的生产遇到问题,原材料不够用了。”
虽然觉得这时候说这些不妥,老陈只是看了眼王厂长,并没有制止他。
王厂长的话没让李诺一太意外,他刚才就估计到是这方面的问题,当初他留下了不少的原材料,本以为是够用的。
可能是战场上的强度确实大,消耗的也快,超出了自己的评判。
由此看来,战争就是个急速烧钱的机器,赚钱速度再快,也追不上它的消耗。
“我清楚了,明天我们查看下仓库,看看怎么补充,对了,你们有没有攻克什么材料的制作技术?”
一直靠自己补给也不是个办法,李诺一更希望他们自己能够生产。
听到这句话,关所长的脸一下子就红透了,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说:
“有一些能在实验室里手工弄出来,但是想要大量生产,还,还。。”
“还早得很,是吧?”
李诺一接上关所长吞吞吐吐的话,将他为难的话语说了出来。
“是这样的,我们缺小规模实验的设备,就算我们将设备图纸画出来了,也没有厂家能给我们加工。”
关所长话已经说出口,就没那么为难了,他语气恢复了自然,陈述自己团队的难处。
“你们可以在这个工厂加工设备啊,这里的机床,应该能加工你们需要的设备吧?”
李诺一的问话让关所长看向了王厂长,王厂长没那么多的顾忌,他直接摆手说道:
“加工不了,一是我们没有多余的设备给他用,二来他们需要的高压反应罐,我们的技术做不出来。”
李诺一明白了,还是技术缺失的原因,高压反应釜不仅仅是有高级机床就可以的,首先是要有合格的材料,其次是要有厉害的焊接技术和工人。
他拍了拍自己的脑门,觉得事情简直是太多了,都不知道该从那个方面下手了。
摇摇头,他决定不去想那么多,先一项一项的来。
看到李诺一又拍脑门又摇头的,王厂长和关所长都有些惶恐,关所长首先小声问道:
“是不是我们太笨了?”
李诺一连忙摆手说:
“不是,你们别误会了,我没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对了,我的意思是啥呢?”
老陈看他这样,微微露出笑容,轻声说道:
“别急,你慢慢想,你想表达啥?”
看着眼前坐着的几人,李诺一突然意识到,似乎有些问题。
“首长,我突然想到,那些在图书馆学习的人,怎么不见他们到工厂里来呢?”
“他们啊,大多都是学者型的,他们目前更多的是在充实自己的知识。
至于生产线上需要的,有些厂家和单位会派人来学习,由于生产紧张和审查严格两方面的原因,来的人数不多。”
听了老陈的解释,李诺一再次看向关所长,然后问道:
“关所长,你和你们的人,平时去图书馆吗?”
“去,但去的时间不多,我们手头的事情太多,你可能不清楚,我们不仅仅是服务这一个厂。”
“明白了!”
李诺一恍然大悟,说起来,无论是制造反应釜的材料技术,还是焊接技术,他都有提供相应的书籍和材料,但是由于学习和生产的脱节,现成的技术却无法变成生产力。
众人看他说了明白了三个字后,就不再说话,等了一小会后,老陈试探地问道:
“有什么问题吗?你说出来,我们好改进。”
“问题很大。”
斟酌了下,李诺一继续说:
“我还没完全想好,在知识分子缺乏的情况下,应该怎么改变这个局面。”
他说的没头没脑,大家都瞪大眼睛,直直地看着他。
看了众人的反应,李诺一才发现自己刚才没说清楚。
“这样的,我们没时间等那些学者学成后再做事,况且他们学成后,也不知道会不会下到工厂来,毕竟他们还要担负传播知识的责任。”
看众人点头认同,李诺一接着说:
“要想解决眼下现实的问题,就要组织一批一线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学习中去,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发展的速度。
现在工厂到新技术,中间还隔了个研究院,研究院的人只要没时间学习新知识,那么那些技术和知识就很难落地到生产线上。”
李诺一自己的思路也不清晰,他试着尽量将意思表达的更清楚些。
“其实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早就发现了,但是目前受过基本教育的人都少,但凡受过良好教育的,我们都捧着供着,想要解决你说的问题,确实难度很大。”
老陈在李诺一说到一半的时候,就明白了他的想法,可是现实却不是那么美好,大学图书馆里的那些人,真正想深入一线的,少之又少。
“需要设计新的制度,将知识和工厂挂起钩来,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培养再多的人也于事无补。”
老陈眼睛亮了下,忙问道:
“什么制度?”
“首长,时间太短,我没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