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239章 农作物的安排,阴谋再起

  

  西安、凤翔两府耕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有了昨日崇祯的严令,在杀鸡儆猴之后,闹事的瞬间消失了。

  百姓们老老实实的排队抽签、登记,领取耕地,然后去县衙领取种子。

  长安县南门前的广场上,数百百姓聚集。

  一名百姓看着一筐筐的花生、黄豆、绿豆、棉花、番麦(玉米)种子,满是疑惑道:“陈大人,怎么都是这些种子?”

  “对呀,这东西虽然种植简单,但产量低,而且价格不高,这……”

  “陈大人,我们有些地方是可以种水稻的,现在这时间还来的及,不如给我们些水稻种子?”

  ……

  百姓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整个城门口乱哄哄。

  陈奇瑜站在高台上:“诸位父老乡亲静一静,本官是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陈奇瑜,今日巡视到长安县城,且听本官说几句!”

  “根据钦天监的预测,以及一些老人家的经验判断,今年可能还会干旱,但肯定不会跟去年一样,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朝廷准备了这些抗旱性比较好的农作物,确保大家有收获,

  现在刚好种植,七月中下旬到八月下旬收获,不耽误九月份后的油菜、冬小麦的种植。”

  “而且为了让大家放心,只要种了,收获的时候,朝廷负责回收,且以一石半的产量保底,

  一石花生换一石粮食,一石黄豆和绿豆换一石半粮食,一石棉花和番麦换两石粮食,收获时,要银子还是粮食都可以,放心大胆的种。”

  对于这种准备自然是崇祯安排,既然知道大概率会干旱,那就种抗旱的农作物。

  之所以选择这几种是有原因的,花生和黄豆可以榨油,什么时间都是必须品,绿豆可以做豆芽和糕点。

  现在小冰河时期,棉花是最佳的抵御寒冷的东西,自然也在考虑范围内了。

  PS:(以下两段内容不计入本章字数)玉米是嘉靖十年(1531年)传入明朝的广西,当时并没有大面积种植,但到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大明两京十三省中的八个省的部分地方志有记载了。

  陕西最早出现记载是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平凉府志》中的记载,所以据此推断,崇祯元年陕西种玉米已经近七十年了,陕西即便没有大面积种植,但种植面积也绝对不少,所以作者在前面搞红薯和土豆的时候没有提到玉米。

  “陈大人,您没有骗我们吧,朝廷真回收?”

  “老人家,朝廷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将地卖给大家,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吃饱饭,若是不负责回收,那么分地给大家做什么呢?那我们准备种子做什么呢?

  没有收成,朝廷依旧得赈灾,还是得朝廷负担,诸位说是不是?”

  “也是,是老汉糊涂了,大人见谅!”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

  抄秦王府、查劣绅富商、分土地等等,朝廷在西安的声望已经刷到了天花板上了。

  “不过本官丑话说在前头,朝廷相信大家,让大家放心种,给了保底,但绝不是我们种了就不管的理由,

  朝廷会派人不定时的巡视耕地,县里和里正也都会负责监督的,

  如若发现懒耕者,取消保底,也不在赈灾范围内,那就自生自灭吧。”

  “大人说笑了,朝廷以真心待我们,我们自然也会以真心待朝廷,绝不辜负朝廷信任。”

  “就是,大人放心,我们农民虽然不识几个字不懂大道理,但谁对我们好,我们还是清楚的!”

  “大人,您放心,今年这地我们一定会比养自己孩子还要精细,放心吧!”

  “你可拉倒吧,你光棍一个,哪来的孩子,先娶个婆娘再说这话!”

  “李老爹,话不能这么说,以前没地、穷,现在咱有地了,好好劳作,几年就够娶婆娘的银子了,到时候请大家吃喜酒呀!”

  “大伙们,想有饭吃,想吃饱了,那就拿出力气来!”

  ……

  在百姓的一声声回应中,陈奇瑜绷着的脸也松了下来,高声道:“都排好队,拿着地契和领取凭证开始领种子啦!”

  “本官也预祝诸位父老乡亲,今年一定大丰收!咱们都要吃的饱饱。”

  “哈哈哈……”

  ……

  百姓自觉的站好队,领取种子有序的进行着,类似的一幕西安和凤翔两府数十县城上演了。

  领了种子的百姓们,也开始迫不及待的翻地、播种了。

  两府的田地间满是劳作的百姓,虽然辛苦,但干劲十足,每个人脸上挂着笑容和几个月后收获的期待。

  如此场景,作为事件总导演的崇祯在每日巡视中自然是看在眼里的,内心也是无比的喜悦。

  他觉得这种日子比他皇极殿处理政事舒服多了。

  “等到八月或者明年四五月,种上土豆和番薯,朕才能放心下来,朝廷的负担也会轻松不少。”

  看着耕作的百姓们,崇祯感叹了一句。

  不是他不想种植土豆,实在没种薯。

  宋应星在北京搞了两百余亩的大棚种植土豆,这些土豆可是精心种植的,无论是维护还是肥力都是最好的。

  如果一亩出个三千斤,两百亩就是六十万斤。

  一亩地需要种薯三百斤,六十万斤可以种植两千亩,等到八月份收获时可以达到六百万斤,可以再种植两万亩。

  两万亩也只够北京城周边种植一下,顺带培养一些农户。

  陕西这边至少也得明年四五月份才有可能种上一部分。

  种不上土豆,但可以种番薯,他预留的两千顷的上田就是为番薯准备的,就看陈经纶能不能准时到了。

  这种舒服日子只过了两三天就被打破了,这一天他刚从外面巡视完回到秦王府,一杯热茶还没有喝完,袁可立进来了。

  “陛下,出事了。”

  听着袁可立的汇报,崇祯精神一震,暗道终于来了:“有动作了?”

  “陛下,各县送回情报,不少县城的很多店铺都关门了或者涨价了近一倍,诸如成衣行、油盐醋茶行、花果、棺木行、文房行等等。”

  “有统计数量吗?”

  “初略统计已经有近三千家店铺,平均一个县百十来家来家店。”

  崇祯眉头轻皱了一下,这些行业看似不怎么起眼,实则是关系到民生的事情,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的。

  县城本就不大,百十来家店,估计是整个县城这些行业的九成九的店了。

  如今关了,势必会让百姓不满。

  “耕地售卖多少了?”

  “回陛下,今天是第五天,已经卖了六万余顷,最迟后天就能卖完,我们估算,应该有八十余万百姓买不到地,

  去除百姓的自有耕地,只有三四十万百姓没地,约站两府百姓的一成,现在士绅富商也在这部分人中推波助澜。”

  “你觉得怎么处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