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不革命

大明不革命- 第九十五章 未来武器和北美战果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10903 2024-11-18 13:55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明北美都督府船队上,旗舰长风号战列舰的会议室里。

  一群孩子在会议室的两头跑来跑去,摆弄着工匠们手工造出来简易电话设备。

  通过声波和电流互相互相喊话,发出一些有意义或者没有意义的声音,但所有人都非常兴奋。

  大工匠宋问道站在朱简烜身边,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反复念叨:

  “神奇,真的太神奇了,电真的是这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这也是电才能够做到的事情……”

  朱简烜笑着说:

  “其实还有更神奇的,我之前应该说过,电其实也是波。

  “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那电波是不是也可以呢?

  “我不是说单纯的尖端放电,而是用电波传递有意义的信息。

  “比如拾音器获得的声波信息,能否通过电波直接传递到远方呢?

  “直接抛弃电缆,在空气中传送电波信号……”

  宋问道明显愣了一下:

  “真的可以吗?殿下能说说原理吗?我尽快去做实验?”

  朱简烜想了想说:

  “这个难度有点高,我们要保证电磁波的发射和接受的准确度。

  “我们在船上可能做不出可用的,等到了北美或者回到澳洲再开始实际研究吧。

  “不过理论我可以继续讲解,接下来的教学可能都是以理论为主了。”

  朱简烜验收了电话机之后,继续顺着电磁学原理挖掘可能性。

  同时也给工匠和学生们安排好了未来的长期任务:

  持续摸索和优化电机、电表、电报、电话的可靠性和易用性。

  争取在两年内,也就是返回澳洲的时候,制造出面向市场的实用产品。

  电力相关的发明,全部优先在澳洲本土验证,而后逐步去大明本土做商业运营。

  美洲地区要放在最后推广,因为这里距离欧洲太近了。

  虽然公开的技术早晚都要外泄,但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尽可能晚一点泄露更好,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面,朱简烜的教学也确实以理论为主了。

  基本都在电磁学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工匠和学生们思考,做思维层面的分析。

  形成了录音机、电灯,电子管、三极电子管放大器、无线电收发器的设计和制作思路。

  这些设备基本都对制作精度有要求,都不太适合在不断轻微摇晃的船上制作。

  朱简烜讲了一大堆电学相关的物理设想后,又把方向转到了化学上。

  给学生们介绍照相机的原理,介绍基本的有机化学原理。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硝化反应和硝化物的特点,推导出很多硝化物可以作为炸药使用的结论。

  但是严格禁止任何人在船上做硝化实验,那些东西都太危险了,必须回到澳洲之后,做好实验防护再去做。

  讲了一批非常重要的化学知识后,朱简烜的思路又回到了机械设计上。

  朱简烜认为,自己带着工匠们持续升级了八年之后,大明的机械加工工艺已经迈过了一个门槛。

  可以开始逐步装备后装枪了。

  后装枪的子弹,是从枪管的后方向前装填,比从枪管前方塞进去快多了,总体射速自然也能够更快。

  但是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前,各国军队大多试用前装枪。

  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机械加工精度不够,做后装枪难以解决密封问题,导致后装枪射击精度和距离都明显弱于前装枪。

  必须要等到金属冶炼和机械加工工艺合格后,后装枪的优势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朱简烜作为穿越者,可以直接跳过一大堆设计上的摸索阶段,直奔十九世纪后期的理想型步枪。

  使用“旋转后拉式枪机”的“后装线膛击发枪”,也就是俗称的栓动步枪。

  很多栓动步枪从十九世纪末一直用到了二战时期。

  有很多经典好用的设计。

  同时为了配合这种全新步枪,还要设计用黄铜做弹壳的尖头定装子弹。

  发射药预定使用尚未验证的硝化材料。

  同时开始设计后装线膛炮,配套设计圆柱形尖头爆破弹。

  这两种未来的武器,对材料和加工工艺都有要求,美洲找不到能用的材料和加工设备。

  只有朱简烜船上带的少量钢材和机床能加工,但也只能用来做验证。

  在船上同样做不了,得到了美洲军营之后再搞。

  得回到澳洲之后才能试生产。

  在此基础上,朱简烜额外要求,工匠们如果有精力,可以开始另一项研究。

  尝试利用火药爆炸的产生的燃气作为动力,驱动枪械在运行的过程中自动换弹和抛壳。

  朱简烜想要机枪和自动步枪。

  但朱简烜不知道这种枪械的工作原理,只知道利用的是火药燃气推动。

  所以也只能提醒这么多,接下来就让工匠们发挥能力了。

  自己不可能永远当直接的科研指路人,未来还是要工匠们自己搞理论研究和发明创作。

  栓动步枪和后装线膛炮的设计都需要时间。

  就算是设计完成后,也需要建设生产线才能量产,未来几年内应该是用不上。

  其实朱简烜的脑子里面,还有一项能迅速提高军队战斗力的“穿越神器”——底部扩张弹。

  朱简烜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有好几次认真考虑过这件神器。

  但是多次仔细深入分析过底部扩张弹的特性后,朱简烜最终选择了放弃。

  线膛枪其实已经出现了很多年,现在绝大部分国家军队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线膛枪兵。

  因为线膛枪的精度和射程都远超滑膛枪。

  但线膛枪始终没有普及,无法取代滑膛枪成为步兵主力武器。

  因为这时候的线膛枪和滑膛枪都是前装枪,要从枪口往枪管里面装子弹。

  线膛枪所用的子弹,直径要比枪管口径略大。

  这是为了让子弹卡在线膛上面,进而获得足够的气密性,保证线膛枪的精度和射程。

  这时候的线膛枪兵甚至会携带锤子,意图将子弹更快的敲进枪管里面。

  这也导致线膛枪的装填速度比滑膛枪慢很多。

  现在只适合作为类似特种兵的猎兵武器,执行早期的“特种作战”任务。

  底部扩张弹就能解决前装线膛枪的装填困难问题。

  底部扩张弹不再是传统的球形铅弹,而是一种尖头平底的圆柱形子弹。

  子弹平整的底部有一个向内的凹陷,凹陷里面有一个前小后大的塞子。

  子弹本身的直径,仍然可以做的与线膛枪口径相同,可以和滑膛枪一样简单装填。

  当点燃发射药后,燃气推动子弹内部的塞子向前冲。

  塞子前小后大,向前冲会迫使柔软的子弹弹底部向外膨胀,进而嵌入枪管上的膛线之中。

  这样就能获得足够的气密性,得到线膛枪的正常精度和射程了。

  这种子弹的设计方法不难,制造工艺也相对简单,确实可以算是穿越神器。

  但属于工业革命以前时代的神器,或者是人口劣势方的神器,以及工艺劣势方的神器。

  在工业时代前,敌我双方生产工艺相似的时候,我方使用底部扩张弹,能让我方取得短期的战术优势。

  在己方人口劣势的时候,用线列步兵与敌人打“排队枪毙”战术,肯定会更早拼光人口。

  有了底部扩张弹之后,就能配合线膛枪打散兵战术,抹平人口基数的差距。

  在工业革命后,在敌人生产工艺占优势,敌方能生产后装线膛枪,我方只能生产前装枪的时候。

  我方用底部扩张弹,能抹平一部分我方与敌人之间的生产工艺差距。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明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大明还是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朱简烜和几百个工匠们努力多年,不断提升大明的钢铁冶炼和机械加工工艺,现在已经大幅度领先所有国家了。

  如果现在把底部扩张弹拿出来,就是纯粹的给敌人送外挂。

  步枪子弹这种常规武器,一旦在战场上对敌人使用,就基本不可能完全保密了。

  打入敌人身体的子弹,都有可能成为敌人模仿的目标。

  底部扩张弹对生产工艺没有多高的要求,欧洲各国的工匠看到样子后就能很快完成仿制。

  但自己拿出后装线膛枪的话,敌人就算缴获了成品枪支,都没有办法仿制。

  因为他们材料和工艺都完全达不到要求,根本就做不出来。

  所以朱简烜决定放弃底部扩张弹,现在就直接开始憋栓动步枪和后装线膛炮。

  朱简烜在船上讲课的同时,大明北美都督府船队也一路前进。

  仍然是走爪哇岛和旧港之间的巽他海峡,斜穿印度洋之后抵达马达加斯加岛。

  大明已经持续往马岛移民两年半了,已经往岛上输送了两个卫的移民。

  马岛最南端的居民点,现在已经聚集了六万多人。

  至少一万人的民兵,在当地完全站稳了脚跟,正在派民兵征服岛上土著部落。

  同时以马岛为根基,向非洲大陆输送了一万多移民。

  在非洲的大陆的东南角,挨着荷兰人的开普殖民地旁边,建设了两个移民千户所。

  荷兰人当然不想大明在这里圈地,但他们又无可奈何。

  荷兰已经衰弱了很多年,现在大明还是他们的大客户,根本不敢主动与大明起矛盾,只能干巴巴的看着大明持续移民。

  这也是欧洲小国面对大明的时候最无力的情况。

  大明就算是采取分封制,中央朝廷辖区也比欧洲各国大得多,关键是人口多得多。

  藩国的人口也是大明可以抽调的移民基础。

  类加上官方和民间的海运异常发达,朝廷往外移民都是动辄万人级别。

  欧洲国家移民几十年,都未必能建设一个几万人的城镇,纽约城现在都只有不到三万本地居民。

  大明直接在别国殖民地旁边占地盘,对方的殖民地人员都完全不敢动。

  他们只能祈祷边上还有地,大明别来抢自己的。

  朱简烜所在的北美都督府船队规模太大,大明在大陆上的两个千户所无法提供足够的补给。

  所以又跟跟荷兰人做了一次补给生意,让荷兰总督的心情非常复杂。

  这种生意很赚钱,大明的商品都是硬通货,本来就是他们销售的主要商品,在开普敦拿到还省去了去大明进货的麻烦。

  但是这种生意已经无法继续维持了。

  最多十年之后,开普敦旁边的大明居民点就能积累十万人,甚至几十万人。

  以后他们就能自己补给了。

  开普敦的总督,看着大明船队离开港口后,就忍不住在心中感慨:

  “荷兰东印度公司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大明的船队进入大西洋后,顺着非洲西海岸北上,在赤道附近转而向西北,穿越大西洋。

  跨越大西洋之后,大船队再次进入荷兰人的苏里南港补给。

  同时放出一批蒸汽帆船,前往北美大陆和加勒比海诸岛,找到大明远征军的驻地。

  将大明皇帝签署的朝廷公报和命令发给各地占领军的军官,把应天府和约的大概内容统治各地占领军。

  应该转交给法国和西班牙的占领区,等西班牙和法国官员和军队来办理交接手续。

  远征军中愿意继续留在北美的军官和士兵,后续会逐步编入新成立的北美都督府,由吴王殿下亲自统帅。

  后续吴王殿下会为所有都督府官兵在大陆上分田,并把他们的家属都接过来。

  想要返回本土的远征军,等北美都督府整编完毕,北美占领区交接完毕后,经大明吴王许可后返航。

  朱简烜在苏里南休息了半个月后,再次乘坐长风号启航前往纽约。

  大明北美船队提督秦南星,收到蒸汽船送来的消息后,立刻整备了整个北美船队,亲自率领主力舰队出航迎接护航。

  朱简烜船队靠近北美大陆南部,在北卡罗来纳殖民地外海的时候,与秦南星率领的北美主力舰队汇合。

  双方打旗语确认身份之后,秦南星带着北美远征军总督李安邦一起,乘坐快速交通船来到了长风号上。

  在长风号的会议室里面,秦南星和李安邦两人对着朱简烜行军礼:

  “北美船队提督秦南星参见殿下!”

  “北美远征军总督李安邦参见殿下!”

  朱简烜也笑着回了一个军礼:

  “我是大明吴王,大明北美都督府都督,两位将军辛苦了。”

  双方见礼并公开说明自己的身份,也是大明朝廷官员对接时候的标准流程。

  自我介绍后,朱简烜出示了皇帝父亲给的圣旨。

  宣布成立大明北美都督府,自己就任北美都督府都督,并总管北美大陆及周边地区军政事务。

  秦南星和李安邦按照规定,亲自检查了圣旨和印玺,再次向朱简烜行军礼。

  从现在开始,朱简烜得到了大明在北美所有军队的指挥权,以及北美地区所有政务的决策权。

  简单的权力交接完成后,朱简烜让两人在会议室坐下,询问了北美地区的情况。

  李安邦作为代表向朱简烜做了简单的汇报。

  咸宁三十四年冬天之前,大明远征军拔掉了五大湖以北的英国主要据点。

  咸宁三十五年开春之后,远征军再次带领北美民兵北上,开始围困魁北克和蒙特利尔。

  远征军占领了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外围的农田,海军小船队进入圣劳伦斯河封锁了城镇的水上通道。

  这场水陆两面的围困持续了三个多月。

  魁北克和蒙特利尔两座城镇弹尽粮绝,始终没有等到英国本来的任何支援。

  两城绝望之下不得不向大明远征军投降。

  所以就如朱简烜在和谈会议上说的那样,在咸宁三十五年秋天到来的时候,大明远征军占领了北美大陆上最后两座忠于英国国王的城镇。

  到现在为止,整个北美和中美洲地区,大明俘虏的英国军官和士兵、官员和文书、教会管理层等官方人员超过五万人。

  这时候还没有优待俘虏的说法,对于本身拿不出赎金的普通俘虏,不折磨就算是正常对待了。

  大明军队倒是不会折磨俘虏,但是也不能让这些俘虏吃白饭。

  毕竟这里面的大部分人,都是吃光粮食才投降的,后续的食物消耗都是大问题。

  所有的俘虏,都被远征军和民兵驱使着,要么在居民点周围开荒种田,要么是去砍树造房子。

  纽约城的最大一批俘虏,总数超过两万人的英国军人和雇佣军,是最早开始干活的。

  从1779年底到1782年初,这两年多时间里面,他们在曼哈顿岛和长岛上持续劳作,开垦出了三十万亩耕地。

  同时用泥土和木头作为材料,建成了两万多座小型房屋,正好可以给第一批大明移民使用。

  朱简烜了解了情况后,让秦南星等军官返回所在部队,护送船队驶向纽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