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09章 方老师来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在《山楂树之恋》在全国呈现如火如荼之势,最新一期的《十月》如期发行了。

  非但没有被掩盖锋芒,而且凭借陆遥的《人生》,在全国6月份发行的文学期刊中冒出了头,异军突起,杂志的销量节节攀升。

  《文艺报》、《文学报》等多家主流报纸,高度点评了《人生》,继《苦恋》风波之后,《十月》总算是狠狠地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好消息一到,整个编辑部都沸腾了。

  一扫之前的憋屈和压力,几乎所有人跑出了办公室,在走廊里奔走相告、拥抱庆祝。

  陆元炽闻讯而来,高兴得合不拢嘴。

  哪怕到了中午打牌,笑声也没有停止过。

  高兴到就连平时不打牌的苏予,也主动地参与到其中,编辑部很快就变成了棋牌室。

  “从我在小方那里看到《人生》,我预料到这篇稿子肯定能火,但没有想到能这么火。”

  苏予和方言三人边打牌,边感概。

  陆元炽道:“我也一样嘛,社里也一样,预估严重不足,导致这次的期刊少印了。”

  田增翔打出一张牌,嘴上挂着笑:

  “我估计还得接着印,编辑部最近时不时就接到外省读者的来信,甚至电话,都说当地邮局订不到《十月》,问有什么解决办法。”

  “陆社长,苏主编。”

  方言建议在杂志的最后一面,增加个栏目预告、订阅方式,也就是另类的一种广告。

  如此,可以增加《十月》全国的订阅数。

  “好!这个建议好!”

  陆元炽颇为赞赏:“我现在就可以再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前不久社里开会讨论,决定要彻底地放开对《十月》的用纸限制。”

  方言眼前一亮,和田增翔相视一笑。

  这时候的纸张是国家按计划分配,比如燕京出版社全年只有1200吨纸,一旦某个季度用量超出定额,每个杂志都得勒紧裤腰带。

  出版社除了《十月》以外,还有文史、编译、科技、政读、美术多个编辑组,所以单行本不是想发行就能发行,还要看纸张够不够。

  有没有出版的计划和用纸指标。

  《十月》创立之初,纸张定量是120吨。

  而今,取消了“限量发行”,也就是不限制纸张用量,上限不封顶,销量毫无疑问是要突破纪录,更何况这次有《人生》助推。

  “看来《十月》第一次打破50万册的纪录,也许就在这一期。”苏予露出满意的笑容。

  “不只,我觉得60万册也是有机会的。”

  陆元炽笑眯眯道:“但不管是50万册,还是60万册,这个头功,都是小方你的。”

  方言笑而不语,打出了牌。

  “小方的功劳不只这个,还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们《十月》准备下半年这3期,围绕爱情这个题材,争取出一两个像《山楂树之恋》的作品,再打一个翻身仗。”

  苏予看他的目光中充满赏识。

  田增翔说:“岩子对爱情非常在行,有他把关,很有可能出好作品,只可惜,他现在是中长篇的代理组长,没法在《十月》发表,要不然,可以托他写一篇……”

  “我下一篇,得还债。”

  方言哭笑地扬了扬手。

  《山楂树之恋》火了以后,王洁这个债主,可不只一次打电话来“催债”,于情于理,都要给《燕京文学》写一篇稿子。

  苏予等人听到这话,感到遗憾,但当听到方言愿意把《山楂树之恋》的单行本交给出版社发行,而且已经向王安逸、铁甯等讲习所的同学约稿,主题是爱情,立刻又惊又喜。

  一把牌打完以后,陆元炽退出牌局,把方言叫到一旁,彼此面对着面,开门见山。

  社里要重振士气,表彰上半年的优秀职工,鉴于方言在《苦恋》风波里的表现,以及在《十月》编辑部的成绩,特别是《人生》,经过开会讨论,一致同意把荣誉颁发给他。

  与此同时,还奖励一张凤凰牌自行车票。

  方言感到意外,但没有太意外。

  毕竟,二手凤凰已经骑惯了,换不换其实无所谓,倒是可以给杨霞,以后买菜也方便。

  想着想着,就想到方红昨晚的话。

  如果是一张电视机票,或者洗衣机票就好了,的确是该给家里添点新电器,心里顿时来了主意,去黑市上碰碰运气。

  或者干脆弄点外汇券,去友谊商店。

  “这个表彰大会不长,就在你去杭城参加金鸡奖之前,伱好好地准备个获奖稿。”

  陆元炽拍了下他的肩。

  “好嘞,我回去就准备。”

  方言点了下头。

  “另外,这趟去杭城,有机会多留意下杭城,还有江浙的作家,有没有可以挖掘的。”

  陆元炽语气里透着一丝期待。

  “是,社长!”

  方言心里跟明镜似的。

  《十月》创刊不久,在北方的影响力尚可,但在南方,根基几乎为零,也没有固定的作者群,自己这一趟下杭城,是去探探路。

  方小将能不能把势力范围发展到南方!

  毕竟,江浙人杰地灵,当代文学上可是出过鲁迅、戴望舒、王国维、徐志摩、艾清……

  包括他的老师,沈雁氷。

  …………

  《人生》和《山楂树之恋》,点燃了整个六月,编辑部里开始成堆成堆地接受读者来信。

  每天都有上百封,其中包括个别读者的订阅申请书,但不多,大部分是通过当地邮局。

  在这喜庆洋洋的氛围里,举办了表彰大会,方言发表了获奖感言,领到了自行车票。

  一拿回家中,杨霞捏在手里,笑盈盈道:

  “你的心意,妈领了。”

  “不过这新的还是留着你自己骑,我又不经常出门,骑你那辆二手凤凰就够了,将来等燕子再大一点,就让她骑到学校去。”

  “妈说得对!”

  方红道:“这票啊,你就自个拿去用。”

  杨霞脸上写满了自豪,“嘿呦,寻常人家有一辆凤凰就不得了了,这才几年啊,咱们家就有三辆凤凰,在整个胡同里可是独一份呐!”

  “妈,您自己一个人先美着。”

  方红说:“我和岩子去燕大了啊。”

  两人骑着车,直奔燕京大学,就见苏雅站在门口,显然已经等了些工夫,迎了上来。

  寒暄了几句,走进了校园。

  方言环顾四周,感觉来往的行人多了不少,三五个人,成群结队,走的方向还一致。

  “他们应该是其他学校的。”

  苏雅解释说五四文学社这次的大型朗诵会,虽然名义上只面向燕大,但因为《热爱生命》,和刊登方言演讲的校报,火出了圈。

  现在,很多外校的也纷纷慕名而来。

  一路上,方言能看到男女青年手上或多或少有一两本期刊,而《十月》出现的频率最高,一问才知道,全都是《人生》引起的。

  整个燕大校园,或者是整个燕京的所有大学,无不是众人皆哀静秋,万众皆叹老三。

  而高加林呢,悲其不幸,恨其所为!

  硬生生,整出了《渴望》的即视感。

  “这么多人啊!

  方红跟着人流走,越看越心惊。

  “红姐,这才只是冰山一角,等你到了大礼堂,就知道到底有多么夸张了。”

  苏雅加快脚步,往前走去。

  方言紧随其后,没有像门口的学生一样大排长龙,等待入场,而是抄捷径,走侧门。

  一进会场,放眼望去,乌泱泱全是人。

  甚至有人自己搬着马扎坐着,或者干脆直接站在过道里,这些文学青年狂热地爱着诗歌,爱着文学,坐几个小时的公交,只为了跑到燕京大学来参加五四文学社的大型朗诵会。

  而本校学生的热情,更是只高不低。

  已经起名叫“西川”的刘君,和白若雪组织了西语系的应援团,于敏洪也在其中。

  法律系、历史系,就连理工科都出动了。

  方言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看着那些眼中一个个闪着光,激动兴奋的年轻人,即便是有学生自发的志愿者队伍维持秩序,依旧有很多人。

  千言万语,也不如方红的一句直观:

  “怎么这么多人啊!”

  就在方言准备找个座位,悠哉吃瓜的时候,突然间,人群当中爆发出一个声音:

  “那是不是方言!”

  就像一粒火星丢到火药桶里,瞬间爆炸。

  “方老师也到这儿了?”

  “方老师在哪?”

  “真的是方老师吗?真的吗?”

  全场骚动了起来,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于敏洪跟着刘君、王镪,把头转了过去。

  耳畔边,传来一阵接一阵的尖叫声:

  “就是他!”

  “就是那个人!”

  “他就是方老师!”

  整个会场快要被呼喊声掀翻,于敏洪看着被人群簇拥的方言,他明明跟自己的年纪差不多,却那么的光芒万丈,那么的意气风发。

  而自己,这么的普通,这么的“土鳖”。

  只是个区区的燕大学生,平平无奇。

  看着他的身影,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眼神里充满崇拜和炙热:

  大丈夫,当如是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