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437冬储白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等来到指定地点,唐植桐才知道今天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收白菜。
不止是邮电学院,还有其他高校的学生参与,除了各自学校所需的定量之外,其他的白菜都采收起来,过磅后由专车或畜力车拉走,看样子是运往四九城的各副食品店。
粮食歉收,供应不足,若是今年的白菜再出问题,那老百姓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人多力量大,集中力量办大事,此刻表现得淋漓尽致。
几十年后,大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参加农作物抢收的情况并不多见,高校大规模组织的一次社会实践,大概只有毕业前夕,统一安排的那两个来月实习。
但在眼下,这是普遍现象,其来源,唐植桐在思政课上学到过。
社会实践只是唐植桐盗用几十年后的说法,眼下的正确提法是“生产劳动”。
1958年8月的时候,大大佬去天津大学考察,明确提出高校要抓住三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
9月份的时候,就有文件下达,规定高校必须把生产劳动列入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当然,文件的内容不仅仅提到了高校,还有中小学,要求将劳动提升到正式课程的地位,原话是“在一切学校中,必须把劳动列为正式课程”。
总之,劳动这门课,就这样走进了学校,并延续了下去。
唐植桐来这边之前,学校依旧有劳动课。
在校园里除除草啦,将沙堆从操场东南角运到西北角啦,等下次课再从西北角运到东南角等等。
唐植桐那时候还小,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认为都是做无用功。
但等大了,看到新一代青年成长起来了,才觉得劳动课也没有什么不妥,不仅增强了与同学的配合及感情,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还在孩子们意识不到的时候,体验了一把劳动人民的辛苦,也算没有脱离群众。
中考的时候,引体向上十个为合格,那时95%以上的男同学都能做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仿佛能做到这一点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就连以往以“皮实”著称的大学生都“脆皮”起来。
言归正传,众所周知,58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很多事情在这一年都变得非常夸张。
不仅是在校生要参加生产劳动,就连很多单位都不能避免,所以才有了小王同学下乡送书。
因为高教给高校划了条线,一学年得有3-4個月的生产劳动,才有了后面学校联系一些单位进行合作,甚至表现突出的学生会提前步入岗位的事情。
有些离谱,但也是人才匮乏时代的无奈之举。
等唐植桐忙活完,带着剩余的白菜回到学院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这时,唐植桐才想起来,今儿参加生产劳动没有提前跟小王同学打招呼,也不知道她有没有着急。
吃饭之前,唐植桐先给自家胡同口的公话挂了个电话,可惜人家已经下班,无人接听。
干了一下午,饥肠辘辘的,唐植桐去食堂打了饭,狼吞虎咽起来。
就着食堂炖的新鲜大白菜,三个窝头下肚,唐植桐还有些意犹未尽,其他同学也差不多的样子。
这是唐植桐第二次吃到学院的窝头,上一回还没觉得有多香,但今天饿狠了,吃的格外香甜。
所以说,人有时候就是贱皮子,挑食那是不饿,饿急眼吃啥都香。
唐植桐没有多耽搁,吃完饭骑上自行车,顺着略微有些上冻的路面,摸着黑往家赶。
从邮电学院到家二十多里地骑了接近两个小时。
“回来了?”在听到大门响后,婆媳俩都从正屋快步走了出来。
“嗯,今天学院劳动,没有事先通知。我打电话的时候,公话那边已经没人了。”唐植桐放好自行车,转身将门栓插好。
“吃饭了吗?饿不饿?”小王同学一点责备都没有,上来将唐植桐的挎包取下来,问道。
“学院管了一顿饭,吃过回来的。”唐植桐一低头,让小王同学顺利的摘下挎包。
“你说你这孩子,有事提前跟静文说一声。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来,要不是我拦着,静文都蹬上车子去学校找你了。”张桂芳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唠叨,替儿媳妇表明担忧,埋怨儿子不提前说一声。
“好的,妈,下回一定。这回事发突然,菜农的白菜冻地里了,学院组织去抢收,压根没顾上。我估摸着街道也快发通知买白菜了。”唐植桐点头答应着,拉起小王同学的手拍了拍,表达着自己的歉意。
在婆婆面前,小王同学略微有些不好意思,但也没把手拽出来。
张桂芳犹如夜盲似的,装作什么都没看到,但嘴角的弧度已经出卖了她,转过身,一边往正屋走,一边说道:“街道今天下午已经通知了,从明天开始卖白菜。我还想问你呢,咱家还买不买?”
“买,也就不到两分钱一斤,又不贵,干嘛不买?等过两天地窖建好,咱一股脑的扔地窖里,能吃到明年夏天。”唐植桐不假思索的为亲妈做了决断。
“行,那就买。”张桂芳点头答应下来。
“妈,这白菜有限购吗?”唐植桐又问道。
“限啊,现在啥不限?一口人最多三十斤,拿副食本证去买,得登记。”张桂芳答道。
“那咱顶着上限买。”唐植桐生怕张桂芳少买,出言提醒道。
“行。”张桂芳推开门,让儿子、儿媳进屋后,又把门关上。
“妈,明天买白菜的人一定不会少,您先去排队,买到后找街坊给照看一下,喊我过去拉。”唐植桐没打算去买白菜,正好趁着亲妈不在的工夫,将地窖挖出来。
“你不用管了,我明儿去找你你马大娘,咱两家一块,用他家的板车,我们俩买回来就行。怎么,你明天不去上学?”张桂言语利索,心中已经有了安排。
“我请了一天假,趁现在还没冻结实,先把地窖给挖了。”
“请假了呀,地窖咱俩一块挖,要不伱明天去静文妈妈那问问,帮着把白菜买了运回去?”张桂芳想的明显比儿子多了一些。
“妈,不用,那边也没有多少定量。我妈单位食堂捎带着就给一块买了,让静莹拎上楼就行。”小王同学听到后,立马婉拒道。
以往的时候,那边食堂会在冬天采购一部分冬储菜,作为福利发给大家,都是一家人一块出动,一趟就差不多扛上楼了。
现在那边统共三口人,九十斤白菜,最多两趟就能运完,所以小王同学没想着让丈夫再跑一趟。
唐植桐跟亲妈又聊了几句,就跟小王同学回屋睡了。炉子明显是提早烧起来的,西厢房挺暖和。
唐植桐躺在床上,琢磨着冬储白菜的事。
去年的时候,街道没有任何通知,白菜不限购,而且都是放在副食店门口,甚至用菜床子推到街口去卖。
由于居民的平均居住面积非常紧张,而且也不是家家都有地窖,所以去年很多人选择随吃随买。
正是因为如此,才给了唐植桐在去年买白菜的机会。
今年街道的这道通知已经有了冬储白菜的意思。
眼下副食供应紧张,乍一听说可以买白菜,包括张桂芳在内的很多居民都只有欢喜的份,肯定不会往深了想。
唐植桐下午刚参加了白菜的抢收,再结合菜农那挂满褶皱的脸,就什么都明白了。
今年之所以在四九城居民中搞冬储白菜,恐怕不仅仅是白菜冻过的原因。
还有要将白菜尽快分配到四九城居民手中,而不是放在菜农手中。
如果再跟往年一样,任由白菜贮藏在公社,也许再过一阵子,不仅收上来难度会增加很多,也许收上来的量也会少很多。
毕竟,越往冬天去,能吃的东西就会越少,谁又想饿肚子呢?
不该操心的不操心,唐植桐迷迷糊糊睡过去,等醒来已经是11月11日,光棍节的早上。
吃过早饭,小王同学与凤珍一同出门,凤芝上学,张桂芳去副食品店门口排队买白菜,唐植桐准备挖地窖。
解放前的四九城,城内的地窖其实并不能算多,因为那时候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住房,住房不少都把持在“房爷”手里。
就如同以后的房东,能有几个房东给房客配备一级能耗家电及车位呢?
地窖真正多的在农村,也叫庄子。
那时的庄子一般为权贵所有,会挖一些地窖储存一些鲜蔬,定期有奴才往主子家里去送。
而主子家里的地窖一般夏天存个西瓜啥的,降温用。
权势滔天那种会在内城深挖地窖,用来藏冰,这个建造成本高得离谱。
爱新觉罗那一窝,很会享受,光冰窖就修了足足十八处之多!
寒冬腊月数九寒天,将海子上、护城河里冻得梆硬的冰块切割,运进冰窖储存,待来年炎炎夏日时掏出来降温用。
当然,什刹海、及海子里的水都是从玉泉山流过来的头道水,水质清澈,从这里取的冰供爱新觉罗那一窝用。
从护城河里取的冰质量差一些,一般给大臣用,以示皇恩浩荡。
解放后真正挖地窖跟冬储菜脱离不了干系。
从今年开始,冬储菜都将在寒冬来临之前完成,不再是以往随吃随买的模式,所以不少地方都会逐渐开始修建地窖。
比如说西边,以后修建的宿舍楼,除了楼下一排储藏室外,还会在储藏室外面额外修建地窖,一排排的,很整齐。
这种地窖采用红砖砌成,上方用预制板、混凝土浇筑,留有通气孔,结实的一批。
小老百姓家自己挖的地窖的话,虽然也想讲究一些,怎奈囊中羞涩,只能选择凑合。
成本最低的是开个直径八十公分或者一米的圆,直接往下掏个五六米,然后向两侧掏侧洞。
只要在竖井中隔上一定距离掏出一个坑,能有个下脚的地方,这个地窖就算挖成了。
好处是省钱,坏处是费力,搞不好还能挖出水来。
再次就是往下挖个三四米,然后上方铺上几根原木,再在原木上方铺上编织好的芦苇什么的,最后盖上土。
优点是便宜、快捷,缺点是不耐水、易腐蚀,可能隔上个两三年就得翻修一次。
唐植桐考虑到自家还要在院子里种蔬菜,所以选择往下挖个小四米的样子,然后铺上灰土、城墙砖,上方眷起来,用水泥一抹,再盖上灰土及泥土。
这样的好处是不耽误种菜,而且不会漏水,坏处是造价成本会比较高,但地窖成本最高的一项——砖头,唐植桐已经准备完毕,所以价格就不再那么沉重。
唐植桐选择的地窖位置在正屋南侧两米开外,省的离得太紧导致正屋地基变形。
画好长宽,唐植桐开始拿着头刨地,刨地只是做样子,真正出力的是外挂。
等张桂芳中午头回家的时候,唐植桐已经薅了三米深,着实让张桂芳吃了一惊:“桉子,这是你自己干的?”
“嗯,可能是咱家种地缘故吧,土不硬。”唐植桐为表示自己所说不假,挥舞起头,狠狠的刨了下去,然后一撬,一大块泥土应声而起。
“那也很出活,累坏了吧?吃完饭再干吧,买白菜的人太多,早上出门晚了,还没排到咱家,我托邻居给占着位,吃口饭还得再去排队。”张桂芳说完匆匆进屋准备午饭。
唐植桐心道,这不巧了嘛,家里没人正适合自己作弊。
吃过午饭,唐植桐将地窖的地部整理平整,搞上一层灰土后,蹲地窖边上抽了颗烟。
心里还美滋滋的想着,这若是在末世搭建庇护所的话,自己还不分分钟完成?
抽完烟,唐植桐直接去了房管所。
先找上何和贺两位师傅咨询了一下砌墙、眷顶,两盒烟递过去,两位师傅拍着胸脯保证没有问题,言明带两个小工一天就能收拾利索。
接下来,自然是免不了与房管所的同志一番亲切友好的交流。
由于粮食紧张,唐植桐这次选择“包工包料”不管饭,商定好马上开工,并交了十块钱预付款,让人现在就把水泥、沙子送自己家。
有了何和贺师傅及两个小工的加入,这速度就名正言顺的快了起来。
为了早日完工,唐植桐将四位师傅赶下地窖,自己只身搬运城墙砖。
城墙砖块头大,唐植桐往下运送又及时,地窖的墙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高。
临近天黑的时候,地窖底部及四周的围墙已经砌好,顶部等明儿何和贺师傅再来收拾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