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255章 我很失望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青红 5838 2024-11-26 23:10

  

  朱厚熜无动于衷。

  李青也知道这种在朱厚熜眼中威胁自身统治的事,朱厚熜是不会轻易答应的。

  或许,强硬的姿态能迫使朱厚熜同意。

  可结果必然是出工不出力,有人唱反调,朱厚熜必然顺水推舟,导致,李青的主张早早流产。

  必须要让朱厚熜觉得这样做,是对他好的,他才会死心塌地的去做。

  李青深吸一口气,说道:“历来旧王朝被推翻,新王朝建立,往往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平稳期,这个时期具体体现百姓过的好了,朝廷财政收入高了,犹如婴儿新生,哪哪都好。你可知为何?”

  “兼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朱厚熜不假思索的说。

  不得不说,跟聪明人聊天就是省事。

  李青点点头,继续道:“一个王朝之所以走到末路,皆因为兼并问题导致矛盾尖锐,百姓不得不反,不反就活不下去,元末暴政,太祖奋起反抗,也是基于此。这个兼并,不仅仅指土地兼并,其实,还有教育资源的逐渐被垄断。当然了,这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

  “如今,大明的百姓,已能足食,可教育资源却并未有效得到平均分配。”李青道,“一个王朝若想存在的久,那么对各种资源的分配,越是平均,越好能长久。”

  “试想一下,同样一万亩耕地,是一个人拥有好,还是一百个,一千个人一起拥有好?”

  朱厚熜:“自然后者,不仅能提高赋税,还能少些乱子。”

  顿了下,“可这跟读书有何关系?”

  “当然有,关系很大!”李青说道,“读书的门槛越高,参与竞争人就越少,跟一万亩耕地,一个人拥有,还是百人、千人拥有,难道不是一个道理?”

  李青举例道:“若不对教育资源进行平均分配,百年之后科举做官的人,只会是以下几种人——地主,商绅,官僚子弟。”

  “你可有想过,当上上下下都是这类群体,皇帝又当如何?”

  “这……”

  李青给出答案:“减农税,减商税,让官僚子弟享受更大的福荫,才是‘英主’所为,掌握巨大资源的他们,可以很轻松裹挟百姓,进而给皇帝施压。届时,只怕就不是皇权不下乡了,而是连京师都出不去。”

  朱厚熜的脸色一下难看起来。

  李青继续输出:“任何一个王朝,随着时间推移,各种资源都会从多数人往少数人聚拢,譬如耕地,历朝历代为何都解决不了土地兼并问题?因为这是不可控因素,也是必然发生的现象。无一例外!”

  “其实,我大明也是一样,之所以立国一百六十余年,还在上升期,并不是因为土地兼并抑制的太好,而是开海通商,进而造成的工商业大兴。”李青说道,“归根结底,是橘子多了,才无形中化解了本该出现的问题。”

  顿了顿,“可问题必然会出现,原因刚我也说了,随着时间推移,资源会不可避免的由多数人,流向少数人。”

  “呼~”李青口干舌燥,端起凉茶一饮而尽,喉头一阵舒爽。

  朱厚熜陷入沉思。

  半晌,

  “这个问题真就无解吗?”

  “无解!”李青的回答简洁干脆,“哪怕现在,所有人都支持资源再分配,过个数十上百年还是会出现兼并问题,进而日渐严重。”

  朱厚熜呼了口气,缓缓道:“朕明白了,可朕还是觉得……风险太大了。”

  李青无奈:“我刚不是说了吗,读书和生产并不是对立的,你干嘛……”

  “是了……”李青苦笑,“你还是认为自己跟百姓也是对立的,是吧?”

  朱厚熜脸上一热,讪讪道:“其实……本质上确是如此。”

  李青有些失望。

  哪怕明知朱厚熜的秉性,可从对方口中听到这番话,仍是不免恼火。

  “朕知道,大明有今日,先生居功至伟,先生之才说是经天纬地也不为过……”朱厚熜先是说了一连串奉承话,话锋一转,又道,“可历来百姓对官僚,乃至整个统治阶级,内心都是敌视的,历朝历代皆如此,非是朕小心眼儿。”

  李青:“那就不管不顾,坐视兼并,进而重复历史?”

  “我大明如今……”

  “大明如今是你的功劳?”李青嗤笑,“是,纵向对比的话,嘉靖朝是最为鼎盛,可这是你的功劳吗?太祖、太宗打下夯实基础,仁宗、宣宗发展民生,英宗是犯下大错,可也有可取之处,中宗稳中求进,宪宗整肃官场、重振军队,孝宗虽让文官势大,却也发展了国力民生,武宗击溃鞑靼,施行宗禄永额……”

  李青毫不客气的说:“但凡是个正常人接班,都不会差了。见过抢功劳的,没见过你这么抢功劳的,你咋不说,你超越了太祖、太宗啊?”

  “我……”朱厚熜有些下不来台,却无从反驳。

  末了,闷闷道:“朕承认,教育兼并也会影响到江山射击,可先生是否用力过猛了呢?”

  李青:“好事,正确的事,自然要卖力,就如一条鞭法。”

  朱厚熜:“认知越高,欲望越大,欲望得不到满足,必当出乱子。”

  李青:“有欲望并非是坏事,它也可称之为进取心,人人上进,大明才会上进,获益最大的是谁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朱厚熜无言以对,却总觉得哪里不对。

  一向自诩聪明的他,头一次觉得跟不上李青的思维。

  “你让朕捋一捋。”

  “可以。”

  李青给他时间消化,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凉茶,轻轻抿着。

  良久,

  朱厚熜归纳、总结道:“随着时间推移,各种资源会不可避免的被少数人兼并,进而导致矛盾尖锐,以致王超覆灭,新王朝建立之初,会有相当长的平稳上升期,是因为资源被平均分配,基于此,想要国祚绵长,就只能不断的重新分配资源……”

  “对极了。”李青放下茶杯,轻轻颔首。

  朱厚熜没说话,又想了一阵儿,才道:“不可否认,先生之言字字珠玑,可……不够。”

  他正视李青,说道:“还不足以让朕冒风险。”

  “那我就再加一些好处。”李青清了清嗓子,说道,“内卷,你知道吧?”

  “嗯,《大明轶闻录》对此有专门解释。”

  “人才越多,越卷,越卷,人才质量越高。”李青说,“其次,百姓读书认字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有效降低沟通成本,这不但更有利于朝廷对地方的掌控,且随着沟通成本的降低,会迎来更高效的发展……”

  李青正色道:“大明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正在被人家学习、模仿,之后的蒸汽机也是一样,等到人家都学会了,大明的优势便不复存在了,想要一直保持竞争力,必须要不断创新,可任何创新,都离不开人才。接受教育的人越多,人才才会越多,质量才会越高……”

  “这些可够!”

  你再说不够,老子可真要捶你了……李青眼底冰寒。

  朱厚熜又是好久的沉思,才总算消化了李青之语。

  “是够了……”

  “还有问题?”

  朱厚熜叹道:“当初扩建学院,就有不少人反对,如今这般大规模的建立官办学塾,只怕会炸锅啊……”

  李青说道:“只要坚定了信念,遇到困难,才可能解决困难,我会帮你。”

  “好吧……”朱厚熜叹了口气,“这得花多少钱啊……”

  “……”李青强忍揍人的冲动,“这是投资,前人栽树,后人才能乘凉。”

  朱厚熜皱眉。

  “眼光放长远一些,你还年轻。”

  朱厚熜眉头舒展。

  “那好吧……”

  李青见他似还有些不情愿,沉吟了下,给出最后一击,“百姓明了理,才不会轻易被糊弄,看起来这不利于皇帝统治,可实际上,却并不是如此。”

  “哦?”朱厚熜顿时上心,“何也?”

  “因为具体实施的是官员!”李青说,“我问你,你是想官员们为公多一些,还是为私多一些?”

  “当然是为公!”朱厚熜脱口而出。

  这话他说的真心,无他,天下都是他的。

  正如李青当初说过的:为帝者,常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你想一想,百姓不好糊弄了,官员还敢肆无忌惮吗?官员为公多一些,百姓就好过一些,日子好过,百姓还会闹事儿吗?”

  朱厚熜醍醐灌顶,再没有一丝丝迟疑,坚定道:“此事,朕必行!”

  李青却没有多开心,轻叹道:“其实,这话我之所以没一开始就说,是因为我想测一测,你究竟有多少为民之心。唉……”

  “先生,其实朕……”

  “我很失望。”李青摇头,面无表情道,“真不是我埋汰你,哪怕是‘半路出家’的中宗,哪怕中宗都放弃了让亲儿子继承皇位,都还一心为百姓,可你……你是大明皇帝啊,你怎么就……这般凉薄呢?”

  朱厚熜脖子都红了,却是无言辩驳。

  “朕以后……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