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拿出世界地图还有一目的——再度提醒一些人。
外间天地如此广阔,诸位若不愿为大秦效力,不愿看到编教材影响到你们学派,可以试试往海外发展。
到了海外之地,那里不会有人限制你们研究传播学说,想咋玩就咋玩。
但如果诸位既不愿去海外,又不愿配合大秦,刻意让李某难做……
既然诸位这般不懂好赖,那李某也只好同诸位讲一讲“拳脚”了!
很多人都品读出了李念的这层意味,心道这位公子也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和善。
郦食其坐下后,又有一儒生站起问道:“敢问公子,此舆图可为真否?公子又是从何而知此图?”
众人目光落在李念身上,十分关心这两个问题,这舆图若为真,必将影响到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
因为百家的思想学说本就是诸子从他们所认知到的现实环境思考而得,若现实环境出现变化,学说中的某些内容也需进行调整,以更好同当前的环境适应。
李念道:“世界如此之大,李某自是不可能全部走过见过,有些为李某道听途说而来,并不能完全确定为真,但某些可确定。”
“诸位莫要以为李某方才言‘今后的世界,将为诸国争锋、诸民族争锋!’、‘灭国灭族,永世为奴之危!’是在危言耸听,此处有一国……”
李念随即将亚历山大东征和阳洲(印度)之事与众人简要讲了遍。
听到世界上竟有这么一支外邦军队差点打到华夏,尤其看到那被叫作“亚历山大”的君王竟然征服了那么大片土地,众人均是一惊。
原来已有外域国邦差点打来,只是被阻住未能成行,他们才未知晓。
众人也并未怀疑李念之言,商时妇好的故事,很多人都知晓。
等听完李念讲说的那种姓制度后,许多人神色更加凝重。
阳洲人就是被征服后,永世为奴的活生生例子!
虽然阳洲人也太软弱可欺了,竟然就这么顺从了那离谱的种姓制度,但这种事绝不能发生在他们子孙后代身上!
华夏文明向来既重祖先,也重后辈,无祖先便无今日,而无后辈则无未来。
这或许也是四大古文明中,唯有华夏能一直存续传承下去的一大原因。
为了能让后辈生活得好,华夏许多人能舍弃很多东西,包括他们的生命。
提问的儒生道:“我等后辈子孙定不可复阳洲之事!”
此言引得许多人点头,生生世世为奴,永世难以翻身,那也太恐怖了。
这名儒生又郑重地向李念行了一礼:“多谢公子警醒我等,使我等不仅知晓域外亦有其他国邦、其他族群,更使我等知晓与外邦外族争锋之残酷!”
确实残酷,光是一想到那种姓制度在华夏被实行,众人便感到一阵不适。
华夏不说要去奴役那些外族,但也绝不能被人所奴役。
华夏必须得变强,必须得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
“吾尝闻古之圣贤为天下计,虑天下事,而无私心,今公子大义,亦有圣贤之相!”
李念所做这一切皆非为他自己,而是出于为天下之大义,希望这片土地的人民能一直强大,不为他人所欺所奴。
尽管做的这些将损害百家一些利益,但其目的是想要更利天下,更利华夏。
听到这名中年儒生将自己同古之圣贤相比,李念忙道:“李某岂能同诸位圣贤相比?无有诸位圣贤,便无有今日之李某,李某也不过是侥幸站在众位先贤肩上。”
这名儒生和李念问答完后,不少人的心思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些人原本并不喜欢李念编教材那套,不仅不想加入,甚至还存有反对的想法,但如今开始认真考虑起来。
大世之下,若不图变,那不仅是一家学说将衰败没落,也将是天下千千万万家,千千万万人。
如此,即使不想为大秦做事,为万民,为天下,也须得参与这场前古未有之变!
问答仍在继续,有人问道:“公子方才言可以积分换纸,敢问这‘积分’为何物?”
李念道:“积分是诸位参与编新字、编教材获得的一种量化的功劳,如规定每人每天按时到宫中参与编新字,可得二十积分,给一个字完成注音可得一积分,给一个字完成注义,可得五积分。”
“积分可累计,诸位可用积分兑换一些暂时在外间难得之物!”
众人一听便懂了,这“积分”实质就是一种特殊的功劳,而设这积分制度,既是吸引他们参与进来,也是想让他们更努力干活,才能得更多积分。
若不参与,便没有积分,便不能换到那些在外间没有之物。
虽未逼迫,却是在利诱!
又一人起身,问道:“敢问公子,若有百家之学未曾被选入教材之中,又当如何?”
李念看向提问之人,这人来自一个不知名百家学派。
这又是一关键问题,引得许多人投来目光,尤其出自百家中那些较小学派的人。
那些大的百家学派还好,如墨家、儒家,他们学说中的某些经典肯定会被选入那教材内传承下去。可小的就未必了,一旦不能入选,他们人又少,学说如何传承延续?
尽管在今日,许多人已经明白,大多的百家学说终会没落,但还是感到不甘。
李念道:“我知晓你之意,但我不能向诸位保证每一百家的学说都能入选进教材。”
“不过,我希望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都能保存下去,这也是我谏言陛下建百家学宫之因。”
“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其中或许有谬误,有错漏,或许在以后会被人认为不合时宜,但不可否认它们是华夏文明璀璨辉煌的一页,值得记录下来,并保存下去,使后人知道在那段历史中,有这些伟大的思想,这些奇妙的学说。”
“你之意当然不仅是保存,更想有人学自家学说,将之一直传承。但想要做到此事,也要靠你们自己……”
李念道:“听闻家常会记录民间街谈巷语,为何不可将记录到的街谈巷语编成故事,著作成书?为何不可根据街谈巷语中的传闻,主动察访是否为真?”
“若发现某些传闻为假,则可及时告知于民,为民辟谣,如某地出现妖魔、出现鬼怪之谈;”
“若发现传闻为真,亦可及时禀报或告知于民,使民尽快知晓最新之消息。”
这听得许多人若有所思,原本感觉没啥价值的家,要是按这位的说法,地位和实用价值一下就拉了上来。
而有了实用价值,那么便会有人前来学,便能得以延续传承。
许多百家学派消亡,既是由于君王需要罢黜其余百家,也有他们自己没找到该有赛道这一原因。
像家,完全可以摇身一变,变为记者、作者、编剧等等。
当然,以大多数王朝对文化思想控制之严格,家估计也变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