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同巡抚卫景瑗已经到了宣府镇城,他此番前来只有一个目的,便是寻永宁伯张诚兴师问罪。
虽然他卫景瑗与走私通奴的山右奸商并无多少勾连,但奸商们宣大三镇的势力非同小可,他们与各地士子、官员皆有干系,卫景瑗的耳边也尽是帮其说情之人。
而且,勇毅军在大同军的配合之下,查抄山右奸商在大同镇内商号时,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到代王府的利益。
不止是大同的代王,太原的晋王府也是如此,他们这些藩王被禁足在各自所在城池之内,每年除了祭扫祖宗坟茔,连城都出不去。
若是犯下过错,更是连祭扫祖宗坟茔都不能亲往,会被当朝大明皇帝禁足在王府之内,而不得出。
所以,他们没有别的爱好和能力,一生只办两件事,一敛财,二生娃!
其敛财之手段无非两样,一就是尽力扩充自己的王田,二就是大量开设商号,尤其是盐、铁、酒等专卖之物,更是他们的最爱,更有甚者还胆大到私铸铜钱。
而在生娃一事上,若拿到当代来讲,更是能够评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朱元璋只有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可到了崇祯十五年的时候,作为大明皇族的朱家子孙竟然已达到惊人的二十多万人。
这么多子孙里,既有世代承袭的亲王,又有郡王,往下还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等。
如在开封、洛阳、太原、襄阳等重要大城之中,几乎都已经快要到了遍地皇亲国戚的程度,他们占据了大量的田土,还开设各种商号与民争利,又不上缴一分一厘的国税,真的是已经跟国朝蛀虫无二。
所以,走私通奴这么一本万利的生意,又怎能少得了代王、晋王,他们又怎能不插上一脚,分一杯羹呢?
虽然勇毅军各部查抄奸商产业过程中,都有事先暗伏于当地的密探提供名单,甚至当先带路,但那些王府名下的商号,也并没有明确的标识,仓促间又如何分辨得过来。
如此,在地方仕宦乡绅们的催逼,尤其是已经发了飙的藩王逼迫之下,山西巡抚蔡懋德也在赶来宣府镇城的路上。
就连堂堂的宣大总督江禹绪,如今也是按奈不住,早已从驻地阳和堡出发,不日就将亲自抵达宣府镇城。
督抚大员们扎堆奔宣府而来,无非为了查抄通奴奸商一事,寻张诚兴师问罪罢了!
…………
镇朔府中堂西花厅,永宁伯张诚正陪着监军边永清品茗。
“永宁伯真是好雅兴啊。”
“呵呵。”
面对监军边永清的揶揄,张诚也只能笑笑,道:“张诚一心为了朝廷,为了陛下,惩治几个通奴奸商罢了,未曾想竟会有如此动静,闹得整个宣大都不安静啦。”
“区区几个商人,能兴起多大风浪。”
边永清喝了口茶水,才接着道:“他们身后那些个得利之人,才是关键所在。永宁伯此举,无异断人财路,他们又怎会不寻你拼上一命呢?”
“不过嘛……”
边永清面上神情变得玩味起来,继续说道:“这些人也确是做得过分了些,什么银子都敢赚,他们眼里究竟还有没有皇上啦!”
他虽然话说得十分愤慨,然面上神情却看不出一丝怒意,却转头望着张诚笑言道:“这些人虽然可恶,然若非遇上永宁伯,怕也是无人能治啊。”
张诚听他似乎话里有话,忙接言道:“张诚一心忠于皇上,奸商数典忘祖,其生在大明,乃皇上子民,得皇上恩典,才能行商天下,赚取我大明子民的银子。
而今,却为了一己之私利,走私资奴,如此行为,无异于以我大明子民之膏血,输利于奴贼,去岁锦州战奴之功,被其溃于一夕之间。
此等通奴卖国之奸贼,不除之,何以安为皇上浴血将士之心,平天下万民之愤?”
张诚说着不由站起身来,面朝京城方向“噗通”一声跪了下去,抱拳遥拜道:“我张家世代守边,皇恩浩荡,无以为报,只愿凭此血肉之躯,护皇上安民平贼驱虏,护我大明万世永昌!”
边永清见张诚如此,神情瞬间数变,虽不知他所言是否真心实意,却仍是起身说道:“永宁伯忠肝义胆,世所共知,这是毫无疑问的。
就是皇爷在宫里,也常常称赞永宁伯忠勇双全,是我大明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当为国之柱石,百官众将之楷模。”
其实,边永清直到现在都不能断定,永宁伯张诚是否真的对崇祯皇帝忠贞不二,但至少在表面上张诚对崇祯皇帝并无不敬,且也一直在忧心国事。
更何况此刻的大明,内有流贼作乱,几乎已无人能治,外又有建奴窥伺中原,屡犯内地,隐隐已有代明之心。
“你到宣镇,要代朕看好张诚,灭贼御虏,尚需他为朕出力。”
临行前,崇祯皇帝的嘱托犹在耳边,这也是边永清对张诚收拾山右奸商一事,并不十分反对的根本原因。
…………
其实,山右众商人勾结边将与朝官里通建奴一事,宫里的崇祯皇帝也有所耳闻,甚至于辽饷、练饷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也并非是完全的不清楚。
只不过,朝里朝外的到处都是东林党官员,就连民间那些有名望的士子也多身在东林一党,他们紧紧抱团在一起,上欺瞒皇帝,下祸害百姓,搅得大明几近崩溃边缘。
崇祯皇帝即位之初,以雷霆之势剪除魏忠贤的阉党势力后,也曾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力图挽回大明朝的衰落之势,实现自己中兴大明之伟业。
与此同时,他先后起用李标、韩爌等为首辅,组成了“东林内阁”。
可他们这些人只积极协助崇祯皇帝处理“钦定逆案”,大力恢复天启朝时候,被迫害的东林党人的名誉。
在朝廷内外形成了“东林大盛”之局面。
虽然,还有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侍郎申用懋等非东林党的官员,也被留在内阁之中。
崇祯皇帝的本意,是以他们来制衡东林党的势力,可这四人却被东林党人暗地里称为“内阁四凶”,急欲除之而后快。
而东林党人在掌握了朝廷权力之后,虽也做了一些有利国家和民众的事情,但更多的则是为其党人牟利。
他们上对大明皇帝的威权阳奉阴违,下与士绅豪族富商们相勾结,通过手中权力制定出偏向商人的国家经济政策,把朝廷赋税全部加在土里刨食农民阶层身上。
更为甚者还通过手中权力抑制大明朝廷对盐税,矿税,酒税的收取,甚至直接免除了江南外贸的出口关税。
财政的缺失使得大明国库枯竭,入不敷出,直接导致了围剿流贼的不利,以及边疆对战建奴上的的失利。
这一切,早已经让崇祯皇帝忍无可忍,曾经的他,对东林党人是怀有敬佩和感激之情的,不过即使对东林党的表现十分失望,但此刻的崇祯皇帝还没有同东林党人彻底决裂的资本。
东林党之所以能够在推翻阉党后,彻底把持朝政至今,主要有三个优势。
其一,崇祯皇帝在朝堂上就吵不过这群书生,他们都是进士的出身,大部分又在最能吵架的御史台历练过,更何况东林党人本身就是通过卖嘴皮子才树立起来的清流名誉。
其二,东林党人在民间士绅圈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个才是最让人头疼的事,因为他们制定的各项国策,总是有着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
再加上东林党中又确实有几位是一心为国的大明忠臣,他们故意大肆宣扬这些人不畏强权,忠勤王事的事迹,极大地混淆了民间对东林党的坏印象。
其三就是东林党的势力几乎已经庞大到皇权难以制衡的地步,他们掌控着大明朝廷几乎是所有的要害部门,那些对他们不利的奏章压根进不了内阁,更别说崇祯皇帝的御案了。
而且,崇祯皇帝虽然大力裁撤东厂和锦衣卫,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权力,但作为大明皇帝掌控全国、维持皇权的唯一手段,他绝对不会将这两个机构,彻底的废除掉。
然而,当崇祯皇帝发觉东林党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他们也没有能力阻止帝国的衰落,甚至于他们才是帝国衰落的唯一原因。
他已经无力将之铲除,放眼望去,朝廷内外几乎都是东林一党在主政,虽然贵为大明帝国至高无上的皇帝,那又如何?
难道还能将满朝文武百官,甚至举国各地的督抚、知府、知州、知县等等,统统全部都就地免职,换一批人重新来过不成!
若崇祯皇帝真的这样做,那传承两百余年的大明王朝,也就真的离灭亡不远啦。
所以,崇祯皇帝中期时起用周延儒、温体仁等非东林党人为首辅,入阁主政不是没有道理,其目的就是想要制衡东林一党。
然,一切皆为时已晚!
朝廷上东林党一家独大之势已成,又岂是一朝一夕可以扳倒?
想当初,山东人的齐党、湖北人的楚党、安徽宣城人的宣党、江苏昆山人的昆党、浙江人的浙党等都有一定实力,对东林党也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
可随着围绕光宗朱常洛被立太子及其即位前后,所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东林党人彻底夺得话语权,开始无情打压非东林党一派。
此举,致使齐党、楚党、宣党、昆党、浙党诸人彻底倒向魏忠贤,以寻求皇权的庇护,从而形成“阉党”这一特殊的党派形式。
自崇祯初年阉党倒台至如今,朝廷上下倾轧的尽是东林党人。
就如前督师杨嗣昌之所以能成为阁老,被崇祯皇帝万分信任,并委以重任,除了他本人确实很有些本领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其不结党,不是东林党人。
其实,崇祯皇帝不是不知道东林党之所为,可又能如何呢?
就不说为了大明帝国,就算是为了他自己,他也不可能将朝廷上下,以及各省、府、州、县的官员悉数免职。
那样一来,且不说大明朝廷又该如何运转呢。
恐怕他朱由检自己的性命能不能够继续保全,都还难说呢!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既要与东林党人相抗争,打击他们,但又不能完全撕破了脸,他现在还离开东林党人。
至少在目前这一阶段,他和他的大明帝国都离不开东林党。
因此,永宁伯张诚更像是崇祯皇帝的刀!
张诚最初虽是前宣大总督卢象升保荐,才得以由千总升任游击将军,但卢象升战死巨鹿后,东林党人并未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这就导致张诚向崇祯皇帝的宠臣阁老杨嗣昌靠拢,在名义上成为了杨嗣昌的马仔,此后杨嗣昌自缢于沙市,张诚又倒向了兵部尚书陈新甲。
后来,当他们也开始注意到张诚的时候,一切皆晚矣。
那时的张诚,已然升任宣府镇副总兵,非但有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呵护与扶持,更是得到了崇祯皇帝的爱护,再也不是当初入不了他们眼的小小游击。
得不到,就毁灭!
东林党人将兵部尚书陈新甲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心想要取而代之,张诚自然就成为他们要对付的第一个目标。
所以,他们对于山右众商家陷害张诚一事,其实是乐见其成,不过就算如此,他们也不会冲在前边,最多就是安排手下的马仔小弟,上一些弹劾的奏折罢了。
既然奸商们与东林党穿上了一条裤子,对于紫禁城里面的崇祯皇帝而言,自然是乐见鹬蚌相争,因为他要作那个最终得利的渔翁。
他甚至还暗中传讯给边永清,要他密切观察张诚有否异动,至于其抓捕奸商、查抄奸产之事,只要不伤及国本,便不用去管。(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