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年代做产业- 第89章 先完工再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梁永丰闻言不禁一笑。
无怨的着急忙慌的把他找过来,原来还有这事。
东莞方面刚刚给了他好处,按说他应该投桃报李。
可这种活是典型的出力不讨好。
前世的时候,网上就报道过这么一件事。
2014年,越南准备修建一座跨海大桥,连接其北部首个国际中转港——沥县国际海港。
这座大桥原本准备交给中国修建。
就在双方准备签合同时,日本却突然横插一脚,不但给出了更低的报价,还愿意提供85%的无息贷款。
项目最终交给了日本排名前五的三井住友建设株式会社。
合并前三井建设是三井物产的建筑部门,曾经建设东京巨蛋、东京迪士尼乐园等著名建筑。
可是大桥还没建成,越南的质检部门就发现大桥竟然下沉了。
三井住友建设株式会社把问题全推给了越南人自己——就算日本人承认大桥是他们的问题,他们至多也就是鞠个躬,不会进行实质性的改善。
然后三井住友建设株式会社就不干了,带着越南已支付的工程款,直接跑路了。
越南人只能厚着脸皮重新找上了我们。
我们这边有人犯了妇人之仁,禁不住越南的哀求,接手了还没有建好的大桥。
接手之后,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日本劣质的材料替换为中国材料,并对桥梁进行大幅改造。
可是越南人不愿意再加钱,而且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他们原来制定的时间完工。
我们只能按照越南要求,使用那些劣质材料续建,结果桥自然是塌了。
越南人直接就把黑锅扣到了我们头上,不但要求我们赔偿,还要求我们按照港珠澳大桥的标准重新给他们建一座桥。
梁永丰如果接手交通局那一半路,修好了,那是交建通的功劳。
修不好,锅就得扣在他头上了。
王主任连忙补充道,“梁老板放心,修路费会从县交通局的款子里扣!”
“那半条路修一下解决不了问题!”梁永丰放下茶杯后道,“县里如果真想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扒掉重建。”
“这个绝对不行!”王主任立马道。
金牛路是莞城的主干道,道路的一头就在政府大院门口。
交通局负责修的那一半,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扒了这半条路重修,相当于打县里的脸。
更重要的是修路的款子,那是从省里拿来的。
这事如果传上去,不知道多少人要被打屁股。
王主任觉得自己刚才把话说重了,他换了一副语气道,“你尽量干就可以,那半条路的问题,县里很清楚,出了问题也不会找你!”
梁永丰略微思索了一下道,“尽量干倒是可以,但是我有两个条件!”
什么尽量干,出了问题也不会找你。
他才不会相信这种鬼话。
“你说!”王主任登时送了一口气,愿意干就好。
梁永丰伸出一根手指,“第一,先给金牛路办一个完工仪式。我们接手的不是修路,而是维护道路,这个条件如果不答应,这个活我干不了!”
完工和竣工是不同的。
完工就是工程已经施工完毕,但是未必合格。
竣工是工程已经施工完毕,并且已经根据国家验收标准,验收合格。
光县领导知道是不够的,梁永丰还得让老百姓知道,把自己摘干净。
这样将来出了问题,就不会像越南那座大桥似的,被污水泼到身上。
“这个……”王主任想了想道,“你稍等一下!”
“请便!”梁永丰一抬手。
王主任推开门出去,随即就听隔壁响起了敲门声。
十几分钟后,王主任返回办公室。
“说说第二个条件吧!”王主任道。
“我们现在有两千多工人,这些人都是我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但是现在绝大部分人的户口,却不在东莞,他们的孩子将来没法在东莞上学,没法安心在这里工作,县里能不能把他们的户口问题解决一下?”
“这个没有问题!”王主任豪气的一摆手。
此时东莞才100来万人口,距离后世还非常远。
而且梁永丰手下的人都是有技术的——盖房子也是一门技术。
这样的人肯来,县里求之不得。
“那就麻烦王主任先把我两个妹妹的户口和学籍解决一下,她们已经到东莞了!”梁永丰道。
“哈哈哈……”王主任一笑,“我道是什么事!”
王主任抓起电话,分别给公安局和教育局打了过去,事情就解决了。
又过了一会,梁永丰在王主任带领下,去郑书记屋里坐了一会。
这事就算是定了!
从政府大院出来,梁永丰先去了教育局。
局长姓方,他满脸热情的把梁永丰让进他的办公室。
关上门之后,亲自给梁永丰倒上茶,这才道,“多谢梁老板给我小姨子安排了工作……”
教改之前,教育局是个名副其实的清水衙门。
梁永丰曾经嘱咐过梁镇,各镇、公社以及县里这些头头脑脑谁家里有困难的,可以给他们找些清闲的工作。
现在看来梁镇做的不错。
“方局长客气了!”梁永丰没有多说,他也不知道梁镇把人家小姨子安排在哪了,“不知道我妹妹被安排到了哪所学校?”
“东莞中学,这是咱们东莞最好的学校,离你们住的地方也近!”方局长道。
梁永丰拿着方局长写的条子,去接了大妹、二妹。
东莞中学离他们住的地方确实很近,只有几百米。
校长亲自带着他们领取了书本,又把大妹、二妹都分配到了高一(一)班。
……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国家虽然穷,但是小学、初中几乎不收费,而且还管吃、住。
只要能上学,家里的孩子基本都会送去上学。
农村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从1962年的56.1%上升到1976年的97.1%,升学率由42.6%升至94.2%。
大妹、二妹都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