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小东西
杨思止进了刑部大牢,喜提单间,他对自己的将来,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
但被他供出去的那两个人,则进入了独孤谋的视线。与孙伏伽商量了一下,便着手抓捕二人。
没过三天,人便蓝田被捕,但他们的口供,却是让独孤谋和孙伏伽,有些不知无语,竟然是个低贱的胡姬。
这个胡姬,就是个牵线的,而直指她如此的,竟然是一位西域胡商。
扯来扯去,又扯到到一个胡商身上。胡商南北行走,走到哪儿,便在那经商,上哪儿找去。
他二人也只能进宫,向太子请罪,这案子真是没法查了。
可他们请罪请早了,虽然他们没什么进展,但崔钰却是发现了一些端倪。
魏国县候-驸马都尉-裴律师,有些嫌疑。而崔钰之所以把矛头对准裴律师,则是因为与窦奉节的一段话。
原本,窦奉节本来选的街东酒楼,而裴律师非要把他带到街西的酒楼。而那个映射永嘉公主的故事,便是在此发生。
是,可以解释为巧合,可从之后,是一个巧合套着一个巧合,后面的事也是越查越巧,就好像安排好的一样。
对崔钰的看法,李承乾是非常的赞同。而裴律师这个人,也的确不是什么好鸟,别看他也是李家的女婿,但与柴绍等人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说,裴寂是坏,那这个小子就是蔫坏。早年间,他在宫中做千牛卫时,他便是屡做恶事之人,要不是有裴寂这么个好爹,他早就被埋土里了,更别说当什么驸马都尉。
可话说回来,他毕竟是天家驸马,大唐的侯爵,抓他,用什么借口呢?
崔钰嘿嘿一笑,掏出一份奏疏呈了上去,这里面全是裴律师作恶之举。陛下向来注重吏治,用这么收监裴律师,正大光明。
李承乾点点头,他把奏疏交给独孤谋,让他和孙伏伽,去把这上面的事查清楚,最好找到证据,证人。
二臣也是随即领命,请太子放心,他们定然全力以赴。
........
十日后,李世民接到刑部、大理寺的联名弹劾,弹劾驸马都尉-裴律师,贪赃枉法,以权谋私,欺男霸女之罪,并列举的一系列证据。
李世民大怒,随即下旨,羁押堪问裴律师。而一般来说,惩办这个级别的勋贵,一定会有人说情。
但直至岑文本代表中书省领旨,满朝公卿中,也没有一个人,替裴律师说一句话。真是不知道,是他老子裴寂活着时,得罪的人太多了,还是他自己这么招人讨厌。
而朝会散后,李承乾叮嘱了独孤谋、孙伏伽两句后,便换了身衣服出了宫,宁夫人下面的商会,有一个砖窑,竟然意外炼出了一个小东西-水泥!
这东西,是李承乾一早就交待下去的,烧砖的匠人们,用了很长时间,才摸索出了这东西。宁夫人也知道太子重视,不敢大意,于是也赶紧把消息送了进宫。
到了地上,李承乾先是检查了一下水泥,随即详细听取了他们研发的过程。
首先,他们开采了石灰石,由弄了一些粘土和其他辅料。又将采集到的石灰石和粘土,砸成较小的颗粒。
然后,一遍一遍的按照不同比例将这些原料混合在一起混料。其次,将混料被送入窑中,进行煅烧,使其成为熟料。
最后,熟料被送入磨石中,与其他的材料一起进行粉磨。使熟料变成细粉末,从而获得了这种水泥。
他们试验过了,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泥和沙子混合在一起,用水搅拌均匀,然后铺在地上,几天之后,便可获得坚硬如石的石板。
拿这种东西,作为建筑材料,做与砖混合在一起盖房子,或者铺路都是订好的材料。
李承乾当然知道水泥的妙用,否则他也不会花费这么多钱财和精力,让他们来研究这个。
获得宝贝的李承乾,当即便表示重赏所有的匠人和窑工,每人赏一年的薪俸,赏羊十只。
同时,勒令窑工领事,大量的招手工人,要将水泥大规模的生产,他不仅要用来修房子,还用它来修路,修城池。
不要怕花钱,花多少,商会补多少,他要的质量、数量,对水泥,他的要求就是一点,多多益善。
当然,生产指标是要严格执行的,比重与容重是三比一,这一条必须严格贯彻,绝不能掺假。
还有就是细度:水泥颗粒越细,硬化得越快,早期强度也越高。因此研磨必须加细再加细。
另外,就是防尘的问题,这东西在空气中,容易吸入肺部,灼烧肺部,时间长了,人就废了。
所以,防尘的头罩,面罩,上工时必须佩戴,尤其是面罩,要多用几层布,这样才能最大的限度上保证,过滤水泥在空中的颗粒。
至于水泥的验收标准,则是按照质量鉴别、“闻”泥析品质、“问”泥的来源、“切”泥知寿命等步骤来完成,缺一不可。
还有,就是储存、使用的问题,水泥忌受潮结硬、忌曝晒速干、忌负温受冻、忌高温酷热、忌骨料不纯、忌水多灰稠。
这都是他们在平时应该注重的问题,因此,储存水泥的库房,必须按照上面的忌讳,严格进行修建、使用。同时,还要专门的人进行统计,检查。
标准就是一百斤一个麻袋,这样好过数,也好运转。
李承乾给他半年时间,他们要在秋收前,准备三十万袋水泥,他要用这三十万袋水泥,重新铺设天街。
把天街打造成一个样板,作为代表性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来见证。这样做的效果,要比强推水泥让人使用,可是要强的多。
他还鼓励匠人们好好干,要有耐心,将来大唐的每一条路,都要用水泥来修,每一间房子也少不了水泥的辅助,他们将来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工头,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李承乾这边刚查完水泥的事,便将李恪神色严肃的跑了过来,他知道能让老三这样,一定是又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