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老头子
李承乾就问跛子一个问题,还有谁知道女国的事?或者说的更具体点,他面前文帝的时候,还有谁在场?
跛子想了一下,最后答道:“当时殿中还有一人,是礼部尚书-崔仲方!”
李承乾放下烟斗,眉头皱了起来,这个崔仲方出自博陵崔氏,是北周大将军崔猷之子。少时跟在宇文护身边做参军,还向周武帝献上了灭齐之策。
大隋建国后,颇受杨坚的器重,曾与高颎共议正朔服色,又劝隋文帝设置六部官制。累从征战,修筑长城,的确是隋文帝身边的重臣,大业十年就过世了。之所以这么清楚,便是因为兵部左侍郎崔敦礼,就是这个崔仲方的孙子。
“他当时说什么吗?”
跛子摇了摇头,那个崔尚书什么都没说,似乎对此事没什么兴趣。而且,在跛子的记忆中,他是没有跟任何人说过女国的事。
崔钰插了一句:“那第二次,跟你去女国的那些亡命徒呢?”
这个,跛子早就说过了,他们在回转的路上,碰到沙暴,他是因为把自己捆在骆驼上,才捡回了一条命,其余的人大概都留在沙漠中。
“太概?这不够准确吧!”
崔钰是做刑官的,他办事不带感情,只看实际。沙暴,跛子能活下来,那其他人就一定死吗?这里面变数太多了,那些人只要有一个人活着,这个消息就还有泄漏源!
.........
刚回到宫里,便听到芮国公-豆卢宽,因上书为萧瑀求情,被陛下喝斥了一顿,现在人还在承庆殿外杵着呢!
要说他求给萧瑀求情,李承乾毫不意外,当年他就是跟着萧瑀一块投靠过来的,私交不是一般的好。而且,这家伙还是隋文帝的外甥,跟先帝是同辈,他继室夫人还出自陇西李氏,是先帝的堂妹,李承乾还得叫他一声姑丈公呢!
赶不上就算了,这赶上了,要是不管,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李承乾也是来到承庆殿外,老头子正要见礼,李承乾三步并两步,赶紧上前扶住了他。
“老国公,你致仕后,可是很少来宫里。走,去东宫,孤那有好茶,你一定得尝尝。”
“太子殿下,老臣找陛下还有,老臣,这。好吧,老臣跟殿下走。”
豆卢宽虽然年老,但并不糊涂,恰恰相反,他心里透亮着呢,他的次子豆卢仁业是万春公主的驸马都尉,且在礼部当差多年,时常会跟他说一些朝中的事,其中自然也包括太子的。豆卢宽知道太子在陛下面前说话,是很有分量的。如果,他能为时文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说不准这事就还有缓和的余地。
当然,他也知道萧瑀在朝的这些年,没少给太子找麻烦,也帮着魏王没少给东宫使绊子。但他毕竟是开国的功臣,两朝的宰相,而且还是李家的亲戚,这左右都是自家人,为何苦苦为难呢?
而且,时文就是那么个性子,如烈火一般,他这牛脾气上来,进谏的时候难免措辞不当。所以,他请太子看在他这张老脸的份上,为萧瑀在御前说个情。就算不当官,让他回家养老,总是可以的吧!
“老国公,宋公顶撞父皇的时候,孤和三弟就在殿内。老实说,真是有些过分,哪个天子能受得了这样跋扈的臣工。”
“当然,宋公是功臣,是两朝的元老,贞观一朝,他功劳甚大。但这不是他跋扈,目无君上的理由!”
作为太子,李承乾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坚定不移的站在皇帝这边,君臣父子一体,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他不可能站在萧瑀、豆卢宽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别说他了,就是问其他的皇子,结果也是一样的,因为他们是父子,他们是一家人。
当然,他也承认,萧瑀呢,是皇亲国戚,是开国的元勋柱国之臣,在国法上,符合八议之列,议亲议贵议功,无论从哪一条算,他都在宽罪之列。
只要不涉及谋反,即便他曾经为难过自己,即便他是魏王的老师,李承乾也会上书保一保他。因为大唐的国策,就是厚待功臣。
豆卢宽放下茶盏,眉头紧缩:“殿下,你的言外之意是?”
“不,不可能,这不可能!时文他不会这么做的,他没必要啊!”
是,从身份上来说,萧瑀出身萧齐皇族,身份高贵。但要说他有野心,想谋反做皇帝,他是不信的。豆卢宽还是毛头小子的时候,就跟萧瑀一起当差了,几十年的同僚,弟兄,他是了解萧瑀的,他不可能有这样的心思啊!
陛下和太子这样想,自然也不可能是空穴来分,但大概也跟刘兰成一样是误会了,或者有什么人进了谗言,诬陷萧瑀。殿下该是知道的,萧瑀性情如火,张嘴便是直言,在朝这几十年得罪的人根本就没数,说不准就是什么人心存报复呢!
就说那个封言道,就是个佞臣脾性,时文与他爹反目后,两家根本就不来往了,他为什么还跑到时文那去,认了先生,是因为他想害人啊!豆卢宽跟萧瑀说过几次了,离这种小人远一些,省的有一天被他连累,最后弄得晚节不保。
“殿下,是不是那个封言道,他进的谗言?”
“殿下,他的话不能信啊,他跟他爹封德彝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李承乾摇了摇头:“老国公,封言道是什么东西,您老清楚,父皇心里更清楚!他说的话,自然是不作数的!”
李承乾可是非常明确的告诉他,萧瑀的事,与封言道没有任何关系,但他的事,的的确确有谋反有些牵连,至于具体是什么事,还真是不好说。
“老国公,你年岁这么大了,有些事,还是不要掺和了,安心在家养老不好吗?”
豆卢宽摇了摇头:“殿下,老臣这辈子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老臣的眼里不揉沙子,更不会包庇反贼。殿下要是信得过老臣,那就请说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