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住在我们这里吗?住我家里吧,阿布大叔!”
“阿布,你家小子呢?这次怎么没有带来!”
“上回我找你买的勺子,这次带来了吗?”
“盐!好大一袋新鲜的盐!”
“有糖,还有椰子,噢!那个是不是糯米?一,快去问问糯米怎么换的,今晚熬椰浆饭给你们吃!”
林场这里,就像是个小小的村落,平日里和外界的联系,主要就是靠每几日便过来一趟的牛车,如果牛车不来的话,林场工人们实际上是无处可去的,不像是广府道、福建道的老家,村落之间总有约定俗成的墟日,南洋这里的人毕竟还是较少,尤其是因为这里种田需要的人力,比华夏本土要少一些,农庄、林场分布得又较远,并没有形成墟市。
距离这里最近的市集,就在占城港——远也不是很远,因为现在有路了,空手大约走五六个小时的样子,但很显然,难得的休息日,很少有人愿意来回花十个小时在路上,只为了去占城港看一看,逛一逛,买一点东西——范老实等人是没有去过,但根据张阿定和其他汉人的说法,占城港也远远说不上繁华有趣,实在是不值得一逛的。
如果是大州县出身的百姓,落到这里来自然会觉得无聊,但对范老实这样的农民来讲,早已习惯了这种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且还很喜爱这种货郎定期游商的制度,不单单是因为货郎来的次数比从前在老家要频繁得多,还因为货郎带来的货,不但份量大、质量佳、品类充足,而且,价格还不算太贵,甚至可以这样说,这其中绝大多数东西,都是林场的工人们可以买得起,并且不觉得贵的,便是有少许价高的货物,它价高得也让人心悦诚服,认为若是想要买它,省省钱也实在是很应该的事情。
这些价高的货物是什么呢?多是金属制的东西,便是在华夏也都不便宜,菜刀、铁锅——这在老家也颇是可以看重的财产了,有时候分家还要单独拿出来另外算钱的,除此之外,马口铁的盒子、盘子,还有刀叉、小匕首,这些都是价格较贵的,一般来说,范老实一个月得八百文左右,而一把菜刀要两百块钱——不多不少,算是公道的价格。如果还要把马口铁的用具都集齐了,那算下来,几千块是要的,若只是植树的话,估计得闷头干个一两年的。
除了铁器之外,其余的物品就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便宜了,米、糖、盐,都是难以想象的便宜,而且也接受谷子来交换,不过,在林场大家还是用钱的多,林场官仓会用谷子来换米,也就只够换米的,他们现在主要出产的还是各种名贵的木材,这些木材也可以直接卖给货郎——一般来说,货郎总是把林场作为一次循环的最后一站,这样他们可以集中力量来运输木料,不过,收木头的车子是一个半月才来一次,其余时间过来就只卖货,不收木头了。
若是不想把木头卖给货郎,那也是可以的,林场遇到大批木料,或者特别名贵的树种时,也会主动运去占城港出售,便是不如此,每个月他们也得去港口一次,把货郎给的支票换成钞票,拿回来给大家发工资,去押送的人还能帮着其余工人在港口捎带一些东西,所以,林场对占城港的物价相当的了解,他们反而更喜欢在货郎车上买东西——价格是差不多的,货郎车还省去了自己运送的力气,把力气也计算在内的话,当然要更划算一些喽!
便是范老实一家人,本来是最勤俭节约的客户人家,在这里住了两个月,也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听到货郎车的牛铃声,便如临大敌地哄着孩子们往吊脚楼里跑了——在老家,不许孩子们去找货郎玩耍,其实还不是怕孩子们看了花花绿绿的小东西,回来嚷着想要?
便是一文、两文钱,居家过日子也轻易是花销不得的,农户一年到头,吃谷子花谷子,想要钱,就得抬着谷子去卖,受一层盘剥,怎么舍得给孩子们买这个那个的?偶尔有鸡毛换糖的,也得仔细着家里的鸡若是被拔去太多毛,气得不下蛋了,给家里的财政带来的损失呢。
但在林场,日子就不一样了,林场是包早饭和午饭的,当然了,只是包饭能吃饱而已,配菜不可多做要求,有就有,若没有,大家洒点盐巴,团成饭团也不能埋怨——而且也不允许浪费,要是浪费了粮食,是要被责罚的。但仅仅是这样,已经是极大的好处了,等于是省掉了在老家时,一家人一年最大的花销,而且范老实一行人,可是无法理解这世上怎会有人浪费粮食的,他们在生活中也不是没接触过仇家、恶人,但不论是怎么样不睦的关系,也不见那些大恶人往碗里盛了吃不完的饭的,把碗里的饭吃完,这是最天经地义的事情。
白饭不用钱,穿衣——花销也比在老家要少得多了,南洋这边不但布料便宜,而且穿得少啊,穿得多的自己都受不了,汉人虽然不至于是兜裆布,但也是短袖中裤,省了不知多少布料。至于说孩子们,到这里一个多月,年纪小的那些也就自然而然地和土人的小孩一样不穿衣服,每天泥里打滚了——这对孩子们来说还是有好处的事情,也是土人们教汉人的,因为南洋这里蚊虫毒辣,小孩子皮肤又娇嫩,天气还热,泥浆挂在身上,等于是穿了一层盔甲,孩子就不太会被叮到了。
吃饭穿衣都不用钱了,每个月的八百块钱,还有老实嫂在厨房帮佣,勤快做事拿到的两百元,加在一起一千块钱,除了每天吃一顿晚饭之外,仔细想想,居然是无处可以花销的!就算要添置一些家什,这也几乎是不用钱的——林场这里,吊脚楼都是工人们互相帮着建起来的,还保留了从前村里彼此帮忙不收钱的传统,你帮我,我也帮你,最多是受益的人,买点咸菜来给大家配饭,就算是有所表示了。
如此,两个月下来,便是初来乍到的范家,手里都存了有两千多块钱了,他们见到货郎车时,也可以背着双手,含笑走上前去,很有底气地打量着货郎车上摆出来的东西了:用小竹筒装的盐和糖,一筒大概是半斤到一斤的样子,十文钱,若只是吃晚饭,盐都够吃几个月的了。糖的价格也是一样——才十文钱!便是买两桶,给一家人都调出浓浓的糖水来喝,如何又能说是奢侈了呢?
自然,浓糖水只是最简单的吃法而已,货郎车上还有堆成小山一般的椰子,两文钱一个,实在是再便宜不过了,懂得吃食的汉人女眷,早已从占城港学到了菜谱:文钱的糯米,已经有个小半斤了,再混上自家吃的大米,凑成大半斤,一个两文钱的椰子,打开之后,挖了椰肉出来,压榨出椰浆,再和椰青一起混合了当水,加大概五文钱的糖,一起把饭做熟了,便是甜滋滋糯叽叽的椰浆糯米饭,若是还有闲工夫,加一点斑斓叶的汁液进去,就又多了一层香味——这斑斓叶是不要钱的,斑斓树林场里栽的就有。
这么算下来,不过是十文钱,已经是一大碗糯米饭了,够一家人美美吃上一顿的,若是人口多的,再翻倍用料,一个人吃一大碗,也不过就是文钱左右。便是范老实,现在也实在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开销——这样看来,他们也不得不再一次认可船上时那些买活军兵丁的说法了:说起干活,在哪里都是干活的,但眼下看来,至少对他们家来说,在南洋的日子实在是好过,不说别的,就说这椰浆糯米饭吧,放在老家,怕不是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小块的好东西,在林场这里,哪怕就是货郎五天来一次,他们就这样尽兴地,足足地吃一次,一个月下来,不过是六十文的开销,他范老实又如何吃不起了呢?
有了这样的好处,虽然在南洋生活也有许多陌生不便的地方,但也就都可以忍受了,甚至还有了充足的动力,去竭力把自己的一些老观念,老习惯调整一些,譬如说老实嫂,自从积极地去学了椰浆糯米饭,开始更改食谱,尽量在南洋的特产菜肴和汉人的饮食习惯之间做调整之后,现在也进一步地改起自己的观念,走到牛车边上,先笑着问了一声好,才问道,“阿布大叔,有没有新来的报纸啊?话本也好——要有拼音的。”
这若是在从前,她可舍不得把自家的钱换成这样有字的东西——不但贵,而且对农家来说着实是很无用的。老实嫂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家还会有全家识字的一天,刚来时,见到林场工人买报纸,她是很不以为然的,认为这些人‘实在不会过日子’!但现在,她不但自己要买报纸,甚至还要买话本呢!老实嫂一边用眼睛看着阿美祭司,一边故意放大声音,用还不太熟练的官话说,“没有拼音,我们是一个字都看不懂的,就是拼音,现在也学得不好,可惜,汉人不知道能不能上知识教的识字班?”
车前的人还不多,阿美祭司肯定是听到这句话了,她转过明显发黄的眼珠子来,仔细地看了看老实嫂,老实嫂琢磨着她的神色,似乎没有太多拒绝的意思,因此,尽管心跳有点儿快,而且有一种很强烈的异样感——老实嫂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一日会和这些赤身的土人女子同吃同住,也完全没想到,自己还要从这样的土人女子这里去学汉家的拼音!
她感到自己和这些土人,简直就不是一个物种,多奇怪啊!她们居然也会动,会吃饭,会说会笑,还能和老实嫂比划着开玩笑,他们也有喜怒哀乐……这些种种事实,对她仍有很大的冲击,但是,她已经逐步地克服了这种冲击,从一开始,只要没有别人陪伴,一个人单独面对土人,便紧张得呆如木鸡,到现在,在丈夫无声的鼓励和催促之下,老实嫂居然也能勇敢地直接和阿美祭司对话了。
“祭司,你是做主的,若果我们这些不懂拼音的汉人,也想来上识字班的话——不不,也想入教来参拜知识神,来一起苦修的话——”
老实嫂壮着胆子,咽着心跳,故作随意,仿佛只是在开玩笑一般地问着——这样,即便被拒绝了,气氛也能缓和一些,否则,若是惹来了阿美祭司的不喜,他们就得担心被林场的土人们跟着迁怒了。
不过,知识教的祭祀虽然博学,而且虔诚苦修,但他们不像是老家有些地方的道观佛寺,香火一旺盛就开始故弄玄虚、嫌贫爱富,给香客脸色看了。知识教倡导的是‘微笑传道’,所以他们的祭司,一旦开始工作,脸上总是带着一点笑容的,这个还是别的汉人女眷私下里告诉老实嫂的——她们也对知识教很好奇,但这些女眷是从买地来的,都受过扫盲教育,至少认识拼音,因此虽然好奇,但却没有入教的动力,也不用参加每次祭司过来组织的‘苦修’。
阿美祭司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老实嫂,一瞬间老实嫂浑身汗毛都立起来了,但仍然佯装无事,僵笑着在一旁等候,这一刻时间应当很短,但在她个人来讲,当然是很长的,但好在阿美祭司最后还是露出笑脸,用口音也还比较重的官话,慢慢地说,“汉人入教,不归我管,不过,知识教的课,谁都可以来上,搬着板凳过来,没有人会赶你走。”
果然……知识教不好入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是罪民……
反正,对他们这些罪民来说,怕是什么都不简单,老实嫂也没想过一问就能入教,能得到许可,一起去上课,已经算是非常顺利了。她也不敢和阿美祭司再多闲聊,连连点头道谢,便去买东西了——一高兴,买了两个椰子,一大竹筒的糖,还有五文钱的糯米,叫孩子抱回来,用土话飞快地对范老实说道,“祭司答应了,我们快回去做上饭,你带着孩子们去上课,我等饭烧好了就来——祭司不收钱,请她吃个糯米饭也可以的吧!”
范老实脸上还是没什么表情似的,但眉头也扬了起来,眼睛一亮,接过她手里的椰子回身快步走了,其余好几个平时说得上话的女眷,都过来好奇又钦佩地打量着老实嫂,七嘴八舌地问,“你和阿美祭司都说什么了?”
“好大胆!我们都不敢和她搭话呢!毕竟是祭司!”
老实嫂也不由得找回了一点在家乡的感觉——她是猎户女儿,在老家本也不是这样战战兢兢的性格,只是这连番的天大变故,千里的迁徙,好像是把他们的腰杆给打折了一样,叫她由不得打从心底畏缩起来,甚至有点儿离不开丈夫的陪伴,不敢在这陌生的地方单独待人接物。
但是,这个月下来,南洋这和想象中差别太大的生活,这不算吃力,所得却也丰厚的工作,这不五时还能吃点于老家来说已是十分奢侈的甜品的生活……哪怕就只是这么一点点甜味,也仿佛把她断了的腰杆,重新给滋养得挺直了,有了什么东西,在她空虚的脊梁里凝聚了出来。而今天向阿美祭司搭的这么几句话,就像是让这些还含糊的东西,突然间落到了实处,化为了——化为了骨头里的一股底气,大半年来头一回,她的笑容里有了点轻松、自信的味道,谈吐间也有了自己强烈的主张。
“说的是上拼音班的事情!”她说,主动邀约起了同来的几户新移民家中的女眷,“怎么样,一起去上吧?!想上就赶紧的回家做饭去,可别说什么男人孩子去上了,咱们就不用去这样的话。依我看啊,咱们也得抓紧了去学,既然六姐——”
她第一次亲昵地省去了‘谢六姐’前头的谢字,也不再用军主这样尊敬又疏远的称呼来定位谢双瑶。“——既然六姐要咱们女子也读书识字,总有她的道理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现在顺着去做事,总是不会有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