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买活

606 接收使者

买活 御井烹香 6143 2024-11-03 15:30

  

  只要一听霍小燕的问话,众人便是知道,这姑娘绝对不是刚出江湖的新丁了,至少对于敏地的民情是有深刻了解的,有过走南闯北的经验——县治不满员,这是繁华州县完全无法想象的问题,但在偏僻地区却是常见,道理也非常的简单,无非是因为钱财而已,若是岭南烟瘴之地,则还有另一个理由,就是官员的健康。

  就说龙川县这里吧,治下村寨大小也有百余了,范围更是广大,有四五座山头,平摊下来的话,都是平原州县,县治范围的两三倍大小了。按照道理来说,必须要设置一个县治,否则这里和野地有什么区别?因此,这个县治,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城市,更像是基于行政的需要,在地势比较合适的地方,挑选了驿站附近本已经成型的小城镇,扩大而成的县城。

  像是这样人为痕迹非常明显的县城,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油水相当的少,而这对流官来说是非常致命的缺点——众所周知,敏朝的官俸极低,肯定是养不活自己的,而县官又必须有自己的排场,别的不说,家丁总是要有一个的吧,师爷总是要请一个的吧?就靠官俸,还养这俩人呢,根本连自己都养不活,官袍破了都缝不了,在这样的地方当官那属于是倒贴钱的行为。

  自然了,或许有人会说,事在人为,虽说是穷地方,我勤快些刮地皮不行吗?嘿嘿,来到龙川县这里一看就知道行不行了,从县治往外,去哪个村寨不要一日的功夫?村寨几乎都是围龙屋的形式,汉客抱团极是紧密,请问你打算出动多少人手来征税来刮地皮?

  自古以来,官府盘剥百姓,靠的就是苛捐杂税,徭役派工,一个地方如果连税都常年收得磕磕绊绊的,全靠寨主来讨价还价,人口都无法厘清(山顶的輋人还是游耕制),想靠做官发财是绝无可能的,因此,这里的流官干不久再正常不过,聪明人刚被调任就直接辞官回乡了,偶有不死心的,到任不久也就认赔离去——这亏损不小,因为赶路的费用不便宜,如今天下不太平,为了防备匪徒,往往要延请霍小燕这样的武师经营的马队护送,若是从北方南下,一路下来路费过百两司空见惯,倘若没有丝毫的外入,就靠一年四十五两白银还时常拖欠的官俸,路费都赚不出来!

  倘若说有些人家中殷实,不求生计,就是为了做官,为了造福一方呢?这样的人倒也是有的,有些商贾人家,为了改换门楣自然是愿意供子弟做个不求钱的官,只为了家里有个官,出去走动时也有面子,也能往大人们跟前凑合,偶尔也有一些钱使得不够的,被分派到这样的地方来——

  其实,这也就是政治前途几乎断绝的标志了,像是这种荒僻小县,除非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名臣被贬,刚步入仕途的士子被分配过来的话,极有可能一辈子就终老在这里,怎么都跳不出省,甚至很难从本县挪窝,虽然流官调任是朝廷的规矩,但这规矩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是可以网开一面的。

  好吧,就算有不在乎这些的人,愿意在本地生根的,却也要面临水土不服这个问题,岭南的天气潮湿渥热,北人久居病故再正常不过了,这里蚊虫多,疟疾、痢疾是时常流行的,南人土著在这里活了百千年了,一样的病,他们几天就好了,北人却缠绵病榻最终病故的也不少见。因此,岭南小县的县衙,满编那是极少见的情况,常见的甚至可能是除了两三个老衙役能常年到岗之外,其余的吏目都是有兼职的,需要了再来县衙露面,而县令、县丞和县尉这三巨头里,能有两个就已经很不错了,只剩下一个常态,三个都没有的时间段也是有的呢。

  龙川县这里,就属于常态阶段,“县丞还在,县老爷……好些年都没有了,现在案上公文都结蜘蛛网了,也没见派新的来,我们往府里写信,府里说也不是有意,就是咱们县运气不好罢了,头前排了两个的,一个还没到敬州,走到潮州就回去了……还有一个半路没了的,他们也不好再派了——别的县也缺,总得间着来才好。”

  不像是江浙的县城,不但满编,而且还有无数的帮闲,帮闲的帮闲,都是只为了攀上一个官字。龙川县这里的情况,其实就是如今山区县城的常态,霍小燕游目四顾,感觉只走了两三分钟不到,就已经从城门进了县城核心,她心底有数了:县城里常住人口大概也就千人不到,而且是处于一个萎缩的趋势中,随处可见荒屋,也就是沿河这条主街和周围的两三排屋子,再往里就没有什么人家了——

  这样的小县,也不会有什么石头城墙的,夯土墙垒个门面,剩下一面靠河,另两面有些地方夯土都有点儿坍塌的意思了,这一看就知道是疏于修复,但也不能怪县官管理不力,就这一千人左右的居民,想修城墙,派工都派不出来,要说征发村民来修,那是做梦,围龙屋里的农夫,有闲空不修葺自家的屋子,为什么到县里来为城里人出力?

  “这几年县里的人口越来越少了吧?”王德安在她的示意下,一路也和衙役慢慢地套问着近况,“是因为河里的船少了?”

  “可不就是因为下游的船不知怎么就不上来了!”

  这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衙役也念叨起了近年来县里的变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龙川县是东江、韩江的上游,在航运繁盛的时候,其实要比现在繁华得多——但他们的繁华是很依赖于船只的,一旦船只来得少了,县里不免就有许多人没了进账,只能去外地谋生。

  航运的萎缩,到底是因为什么,衙役并不清楚,但霍小燕心中却是有数:一方面是下游靠海地区,船夫水手的消息灵通,都去买地发展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闽西-广北韩江水系,原本最重要的商业贸易是潮盐北运,但因为闽西开始食用雪花盐,并且还反向往广北扩散,这条贸易有点断绝了,这就导致商人无利可图,使得广北这几年比之前还要萧条许多。

  一个雪花盐的崛起,真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的生计……也还好县城里大多数人都浑浑噩噩的,看不得多长远,否则对买活军就不会是这样朦胧听说的状态了,只怕是咬牙切齿的痛恨还不好说呢。霍小燕虽然刚才也经受了阿公阿婆的指指点点,但她知道,这些恶意只是对她的装束感到惊讶而已,大概这些昏聩的老人,根本就不知道买活军,而是把她当成了山里来做生意的生番——这生番不在城外等候汉人夫郎,而是胆敢一起入城,简直是没有规矩!她那汉人夫郎也是个废物!

  不错,霍小燕虽然语言不通,但大致上还是能从王德安的翻译中,猜到那些人都在想什么,也能从众人的想法中,反推出本地的一些民情:虽然敬州是汉客的大本营,但应该也还有一些生番在周围山里居住,而且汉番婚姻是时有发生的——也就是说,龙川县应该能找到一条线,联系上居住在附近山林中的番族。

  这个信息就很宝贵了,在恰当的时候可能派上用场不说,哪怕霍小燕用不上,只要送回云县,也能丰富买活军的资料。这都是必须亲身前来,才能获取的消息,毕竟,番族自然是不缴税的,这样的地方平时朝廷也压根就不关注。

  他们存在于否,在哪里居住,对衙门都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也不会有任何的文章介绍龙川县里的人口构成,包括龙川县的现状,自然也只有买活军的自己人亲自前来,才能给出最详实的答案,哪怕是敬州府出身的士兵,他对龙川县的叙述其实也是非常含糊的,充斥了道听途说——这毕竟是个闭塞的地方,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出生地百里之外,别看敬州和龙川距离不远,但消息的交流仍是非常有限。

  也因此,在到达县治之前,霍小燕感觉自己的任务还处在一团迷雾之中,有点儿看不清道路,但是,只是进县城去县衙的这么短短几分钟,她就感觉眼前的图景越来越清楚,越来越丰富了:一座小城,城里的百姓泰半都和河运有关,有贩咸鱼的,贩些布料香料的,贩瓷器的,开当铺的,开铁匠铺修马掌修船的……还有些在县城附近种田,进城卖菜的,再加上一个人数稀少的县衙,这就构成了龙川县的全部。

  在这座县城里,说话最算数的人是谁呢?除了老县丞之外,其实是各大寨子放在县学读书的子弟,以及前来照顾他们,顺便做点生意,联络自家的粮油买卖的族中长辈。或者实际上来说,这些寨子的代言人才是县里说话算数的人,老县丞的任何举动,不经过他们的同意根本就无法实施——虽然他也不会有什么举动,只是管着县衙里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及通往外界的贸易,还有县学的事情。

  贸易、教育,这就是王朝和这种小县城全部的联系了,税是极少的,聊胜于无而已,甚至会因为山崩水涝几年几年的收不上来,龙川县和法外之地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还被敏朝的教育体系包裹在内——围龙屋里的族长还是希望自家族里有些读书郎的。至于说生意……生意和敌人也是一样的做,实在不能说是敏朝领土的特权。

  人烟稀少的县治,缺漏的编制,无法提供帮助的衙役,在深山中洒落着紧密成团的村寨,在更远的山头,仿佛迷雾一般,活在传说中的土人……萎缩,且一时半会无法恢复的航运,动荡的边境,在县里生活的各村寨耳目——龙川县的图卷,在霍小燕心头缓缓铺开,她的任务,则是要拿下县城,让县城中先凝聚出足以压制村寨的力量,从上而下的为买地在龙川县治这里,取缔围龙屋,主持分家进行前期的铺垫。

  目标有了,最基本的条件有了,龙川县这任务的难度也就完全确定了下来。王德安忙里偷闲,回头对霍小燕投来了一个忧虑的眼神——王德安其实是很适合做使者的,因为他就出身于潮州府,同时会说白话、客户人家的土话,但是他没有报名参加选拔,原因就在于王德安认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多次表达了对霍小燕的担忧,同时认为县治的任务和府治比,一点也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更难——府城的势力更多,人口更多也更复杂,使者就两个,人口的比例来说,似乎是更悬殊的,但是,势力多也就意味着合纵连横的余地更大,至少还有斡旋的地方吧,像是龙川县这样,情况简单明了,完全一边倒的局面,反而连活动的空间都没有,怎么看都是无从下手,就算统合了县衙的势力,那又如何呢?县衙的势力如此弱小,该怎么和村寨合力形成的巨力对抗啊?

  现在,龙川县的情况完全印证了王德安的担忧,霍小燕知道,他心底其实是有点儿泄气了,不过,只要这不妨碍王德安做事就行,她心下其实已经有了一个还不太成熟的计划。霍小燕回了王德安一个眼神,示意他一会按自己眼色行事,便随着衙役的指引,把马儿牵进了县衙。

  这是一座非常破旧的县衙,别说雕梁画栋了,要是风雨大点儿,感觉都能倒塌——虽然有县官不修衙的传统,但连前衙都如此破旧,明显还是因为此地多年没有县令的缘故。倒是县丞平时办公的官廨,虽然破旧,但至少窗户纸上还没有破洞,出来领路的衙役今年大概二十八,已是衙门中最年轻的衙役了,进县衙之后,上前来牵马的两个衙役大概四十岁不到,按照本地人的观念已经是老年人,行动间也有点儿老态龙钟的味道。

  至于县丞——四十岁后半的样子,更是行将就木,反应也十分的迟钝,衙役在门外通报后,就听得脚步声缓慢拖沓,不过是几步路的距离,却是用了半分钟左右,他才走出门来,在廊下和霍小燕、王德安打了个照面。

  霍小燕一见这县丞,就知道此人也是派不上大用场的——他走路慢不是别的缘故,而是肉眼可见的一只脚不太方便,走路时不好受力,大概是因为有风湿的缘故,手指的关节也是异样肿胀,眼神也有些浑浊,望着两人分辨了好一会——倒是没有对霍小燕的性别和装束有什么诧异的表示,而是拱手问道,“二位便是买活军的使者么?”

  看来,他对买活军倒不是一无所知,甚至可以说私下是有过研究的,否则也不会对自己的穿着毫无异色了……这县丞虽然身子骨不好,但脑子倒还十分灵活,如此,霍小燕倒是放心了,她点了点头,问道,“洪县丞,你是知道我们买活军的吧?”

  见洪县丞点了点头,她便按照自己的计划,在王德安的骇然眼神中,直截了当地挑明了自己的来意,大大方方地说,“那就好,我们两人正是买活军的接收使者——我们是代表买活军,前来接收龙川县县衙的。”

  甚至……甚至都不是招降,而是直接接收!

  王德安的眼睛几乎都要凸出眼眶了,便是连那引路的衙役,也诧异地回头看了过来——虽说是个小县,但两个人接收一个县,是否也太离奇了一点,这……这和走上山巅,宣布此山为自己私有,有什么区别?你倒是尽可以说了,但谁会搭理你啊?!这……这不是当面讹诈吗?!

  这样的人,当然应该被当场斥出县衙的,甚至被打上几棍子,发动百姓把他们用石头砸出城都不能算过分,这衙役虽然刚才对他们还算友好,但这时候也已经沉下脸来,似乎随时准备要听洪县丞的话,挥舞着手里的竹棍把他们赶出去了。王德安也随之戒备了起来,似乎随时准备接招,这两人便立刻展开了一场气势上、站位上的暗战,可洪县丞这里,在最初的诧异后,却是很快就做出了答复。

  “好的——”他拖长了声音,居然很自然地说,“听凭使者吩咐,县中本就缺人,承蒙买活军不弃,老朽自然接受使者的接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