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不革命

大明不革命- 第一七三章 “皇帝密旨”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7650 2024-11-18 13:55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简烜考虑了几天之后,开始给当皇帝的父亲写回信。

  告诉他,自己的计划准备已经基本完成,过完年后就可以回去开始干活了。

  希望移民的火轮船队能帮自己运人,希望朝廷方面也做好准备,应对可能由此引发的情况。

  然后说明自己对江南地区局势的分析和担忧。

  救灾和移民结束后可能会出现的工厂倒闭潮,失业知识分子和工人合流有风险。

  在此基础上,建议父亲开始实施最低工钱制度,比如应天府任何工匠的月工钱,都不得低于三个银元。

  若是能在本土全面实行,应该能够推迟后续的危机。

  若是在民间厂商范围内难以执行,建议从皇家工厂和皇家商行开始实施。

  这样可以将皇家厂商与民间厂商的风评拉开差距。

  让百姓相信皇家是好的。

  朱简烜的信,随着移民船返航,在咸宁四十一年十一月中旬送回了应天府。

  大明皇帝朱仲林看完信后,对朱简烜的计划颇为满意,期待自己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北方光复。

  对于朱简烜关于民间矛盾和风险的分析颇为认可。

  历朝历代的反贼,基本都是读书人发动了农民,才形成了难以控制的规模。

  但是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思路和方向上,皇帝的看法却与朱简烜有明显的差异。

  在皇帝看来,古代反贼首领要发动农民,换个角度看就是“要得人心”。

  古代杀恶霸地主分田,是收拢人心的最佳办法。

  现在农村的做法是一样的,在城市要类比的话,就是杀恶霸东家,给工人分钱乃至股份?

  朱简烜是正方向思考,主动给工人加工钱,避免他们被野心家发动。

  但是皇帝却是理所当然的反过来思考。

  不能让野心家有机会做这些事情,遇到做这种事情的反贼立刻剿灭。

  皇帝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在,自己本来就是人心所向。

  觉得主动给工人加工钱莫名其妙。

  皇帝觉得,应该是因为自己之前没有提过,要把灾民集中到崇明岛管理的计划。

  等把灾民送走了,民间局势自然也就该稳定了。

  工厂为了招到工人,会理所当然的主动加钱的,这是以往历次救灾的经验。

  皇帝考虑了许久之后,亲自撰写了一份圣旨,自己亲自用印之后,亲自用专门的盒子密封起来。

  也就是一份非常罕见的密旨,让朱简烜自己根据情使用。

  另外又下了一份公开的命令,让火轮船队下次抵达澳洲后,就接受吴王的命令和指挥。

  咸宁四十一年底,又是一轮移民抵达澳洲。

  这次的移民船队的提督,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王涛,在船队靠岸之后马上去拜见吴王朱简烜。

  在吴王宫承运殿,王涛将皇帝的密封箱子先呈给朱简烜,然后给把皇帝给自己的公开命令也交给朱简烜查看:

  “大王,陛下命我等奉大王令旨行事,我等具体应该做什么,还请大王示下。”

  朱简烜看了命令,随口回了句大实话:

  “将军先在王都过个年,然后指挥输送移民的船队,运送吴国将士出征。”

  朱简烜没说到什么地方去,王涛也觉得自己不应该继续多问:

  “臣明白了,需要配合时,请大王直接下令。”

  朱简烜让王涛先去休息,然后独自摆弄父亲给自己的箱子。

  仔细检查了箱子上的火漆密封之后打开,发现里面装的是一封圣旨和一封书信。

  朱简烜先看了书信,主要是关于自己想做的事情的。

  皇帝是让自己放开手脚去做,朝廷方面可能提供不了什么帮助,只能负责镇压可能会捣乱的藩镇。

  同时,皇帝说会给自己一个名分,也就是箱子里面的圣旨上的安排。

  朱简烜收起书信,小心翼翼的拿出圣旨,仔细阅读上面的内容。

  圣旨倒是颇为简单,首先任命吴王朱简烜为“征北大都督”,总督北伐事务,便宜行事。

  同时额外要求所有官民一体配合,若有阻碍北伐大业者,无论皇亲国戚勋贵官吏士绅,均可先斩后奏。

  这一封密旨,是“中旨”,没有内阁票拟,皇帝亲自直接书写的命令。

  按照很多中的说法,这种圣旨“不合法”。

  但皇帝的意思就是法律,圣旨就没有不合法一说,只是不一定能够执行。

  在前世历史上的明朝中后期,没有内阁票拟的圣旨很难执行。

  因为内阁大学士是文官系统代表和领袖,大学士们不为皇帝的旨意写票拟,意味着皇帝与文官系统的意见有分歧。

  所以不是中旨不合法,而是旨意损害了官员的利益,官员集体拒绝执行而已。

  但是换个角度看,若是领圣旨的人愿意执行圣旨,也不在乎文官系统的利益和排挤,那有没有内阁票拟根本无所谓。

  甚至于,没有票拟可能比有票拟更好,更能代表皇帝本人的意志,更加不可置疑。

  朱简烜的圣旨还是皇帝亲笔写的密旨。

  朱简烜把这圣旨看了一会儿,心中莫名的升起了一种特殊的猜想。

  这份圣旨能将北伐之功与朝廷官员完全撇清关系。

  甚至可以阴谋论一下,可以让人猜测皇帝是想要北伐的,但是被官员集体反对乃至架空。

  以至于皇帝都要写密旨,让在外的藩王出兵北伐了。

  朱简烜拿着这封圣旨,带着自己的二十万大军北伐,若是遇到任何人阻碍自己的行动,可以直接抓住了当场枪毙。

  朱简烜没想到自己老爹给了自己这么大的信任。

  本来还准备在出兵的时候遮掩一下的,现在可以大张旗鼓的准备和行动了。

  引诱反对北伐的藩镇出来捣乱,然后直接打死。

  实际上,就算是他们不跳出来,自己也可以拿着这封圣旨主动出手,将所有藩镇和现有官僚全杀了都没问题。

  只是暂时不需要做的那么绝,还是以优先北伐的正事为主。

  先解决了北方的清国,再回过头来清理藩镇。

  朱简烜仔细的考虑了之后,将圣旨小心的保存起来,然后把秘书府的段玉裁叫了过来。

  让他去写一篇讨清虏檄文。

  段玉裁听到命令,整个人都是一愣:

  “大……大王?臣刚才没听清楚,您要臣写的是讨清虏檄文?”

  朱简烜非常认真的说:

  “是的,父皇陛下发了密旨,要求我在合适的时机,自行出兵北伐清虏。

  “咸宁四十二年开春后,我将亲自率领吴国二十万将士出征。

  “泛舟北上,北伐清虏,收复故都。

  “所以情先生写一封讨伐清虏的檄文,送给本土的主要报纸编辑部刊登通告天下。”

  段玉裁听着最后这些话,莫名其妙的眼睛有些发酸。

  心中下意识的念叨,自己此前的判断果然没有错,民间的猜测也果然没有错。

  自己的这个大王,如此的“穷兵黩武”,还专门到海外去练兵,不可能只是为了在海外攻城略地。

  他的目标始终都是大明士人魂牵梦绕的中原:

  “臣遵旨,臣马上去写……臣请随大王北伐!”

  朱简烜考虑了一下:

  “那就调段玉裁、费淳两位先生随军,协助军队主力光复区的民政,宋问道、姚鼐、沈初三位先生留守王都。”

  段玉裁马上非常激动的答应着:

  “臣遵旨。”

  段玉裁没有去问,北伐之后的土地如何处理,是直接给朝廷还是吴国管理。

  北伐以后是否要削藩?吴国这个藩国如何安排?

  朱简烜给段玉裁安排了活儿,下令召集王都所有师长以上军官,包括枢密府枢密使和参谋们都来承运殿开会。

  朱简烜再次公开大张旗鼓的宣布,自己收到父皇的密旨,决定在明年出兵北伐。

  现场的将军们立刻就激动起来了。

  北伐中原,收复旧都,这是现在的将领们能想到的,自己有机会拿到的最大战功。

  海外的那些战事相比中原根本不值一提。

  而且将领们有了在海外作战的经验,有了最近全面列装的新步枪和火炮,与以往的旧装备对比之后都非常自信。

  已经没有人将北方的敌人放在眼中了。

  很多人觉得这场战斗估计会变成竞速赛。

  看谁的部队行军速度最快,接管和光复的土地最多,最后能够得到的封赏也就越多。

  在历史上留名的机会也越高。

  有些将领在激动之余,和段玉裁一样想到了任务安排,于是就主动站出来大声报告:

  “臣请随大王北伐!”

  有人带头,其他的将领也立刻反应过来了,马上齐刷刷的站出来喊话:

  “臣请随大王北伐。”

  朱简烜看着他们的反应,顿时就有点无奈了。

  但是看现在这个情况,估计是没有将军愿意留下的,他们全部都想跟着自己北伐。

  如果产出强行下令,指派几个人留下,他们当然也不敢抗命,但心中肯定会有遗憾。

  朱简烜想了想,看看有没人自愿留下的:

  “我准备率领十个主力师和十个仆从师,以及所有的海军主力师北伐中原。

  “留下两个陆军主力师,带领护卫军团民兵镇守澳洲,诸位谁愿意留下来?”

  所有的将领立刻都低下了头,刚才兴致昂扬生怕大王看不到,转眼就变成生怕大王看到了。

  朱简烜看向了枢密府的几个枢密使。

  已经当上枢密使的曹振东这时候提建议说:

  “大王,澳洲孤悬海外,四面环海,无有强敌,其实不需要专门安排主力军团镇守。

  “臣以为可以参考美利坚王国的民兵制度。

  “在主力军团北上后,轮流从各卫所民兵中三到五万人,轮流担任王都卫戍任务。”

  朱简烜看现场的将领们,听到这个建议之后都来了精神,就决定从善如流了:

  “那就依曹将军之言,主力师全部北上,调民兵轮流布防。”

  剧情应该转阶段了,有点不知道怎么写了,卡文卡的有点厉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