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不革命

大明不革命- 第一七二章 吴国情况和大明危机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11757 2024-11-18 13:55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明中央朝廷和清国忙着救灾的时候,大明吴王朱简烜在努力练兵攒装备。

  朱简烜计划在咸宁四十一年底之前,组建至少十个全部使用栓动步枪的主力步兵师。

  组建四个主力海军师,操作四艘六千吨级钢结构战舰,四十艘排水量一千到两千吨的纯钢战船。

  要求所有士兵和岁首认识电报系统的四千基础字表。

  要求所有军官认识全部八千个规范字并且能够书写,能够完成简单的数字计算和统计记录。

  要求连长及以上军官能够撰写相对规范的报告和命令。

  同时根据实际后勤能力,组建十到二十个辅助师和仆从师,标准相比主力师总体降低一级。

  士兵可以不识字,排和班的军官只需要认识四千个字。

  连以上军官才需要认识八千个常用字,团以上军官才需要会撰写规范报告和命令。

  普通士兵主要是大明人就是辅助师,普通士兵主要是藩属国人就是仆从师。

  朱简烜为了实现目标,调整了吴国的军官管理和指挥系统。

  设立枢密府枢密使,协助自己管理军事事务。

  虽然用了宋代枢密院的名字,但吴国枢密使的职责与宋代枢密使完全不同,是与秘书府和内阁学士类似的军事秘书。

  枢密使人数不固定,全都没有决策权,只能做提案和建议,完全按照国王的命令去办事。

  常规政务由秘书府负责,军事事务由枢密府负责。

  设立参谋司、教导司、军令司、军法司、军功司、军械司、后勤司、陆军司、海军司、审计司。

  参谋司负责制定作战计划,教导司负责思想文化教育,军令司专门上传下达命令,军法司负责纪律检查监督和审判。

  军械司负责军事装备,后勤司负责其他补给,海军司和陆军司负责军事训练并执行作战任务。

  军功司负责军官的选拔和晋升,军务司负责征兵并管理都司和卫所。

  审计司负责军事预算和费用的审计事务。

  改造军事管理和指挥系统的时候,朱简烜也在用尽一切办法攒装备。

  第一套用于验证无缝钢管生产技术可行性的实验设备,被交给了无缝钢管厂尝试改造并用于持续生产。

  咸宁三十九年十二月的时候,每个小时只能生产一到两米的无缝钢管,而且机器经常出现故障,良品率也非常的低。

  到咸宁四十年二月的时候,生产速度达到了每小时十米,每天最多可以生产两百米。

  绝大部分质量超过卷制枪管,超过一半管材可以用于步枪生产。

  甲型八毫米步枪也从三月份开始生产。

  咸宁四十年五月份,无缝钢管的每天产量达到了五百米,超过七成可用于枪管生产。

  八月份每日产量达到了一千米。

  专门新建的八毫米枪用无缝钢管生产线也也在八月份正式投产。

  九月一日,宋问道专门找到朱简烜,报告了一条看上去颇为重大的消息:

  “甲型八毫米栓动步枪月产量达到突破一万支。”

  朱简烜听了之后稍微有些意外:

  “月产量达到了一万支?也就是说一年至少能生产十二万支了?

  “我们从咸宁三十八年开始,使用卷制枪管生产的十二毫米黑火药栓动步枪。

  “到现在已经多两年了,累计生产的步枪数量也不到五万支吧。

  “现在甲型步枪月产量就达到了一万支,

  “一年产量就是过去两年的两倍,速度提升了四倍?”

  宋问道颇为激动也颇为感慨的说:

  “是的大王,单纯现在估算生产速度,就已经是以前的四倍了。

  “以前步枪的生产速度,受限于枪管生产和采购速度。

  “我围绕甲型栓动步枪,为其他部件设计和调整了专门的机床,建设了专门的生产线,并且一直都没有满负荷运转。

  “一来是卷制的枪管生产速度慢,从本土采购的价格也很高,以前没有放开了采购。

  “二来枪管这个设备稍微有点特殊,大明朝廷都督府也有大量的需求,大部分工厂都是大明朝廷的供应商。

  “吴国原来能分到的产量本来就少,本来也没有机会放开了采购。

  “现在咱们解决了枪管的生产速度问题,步枪的生产速度就开始追赶无缝钢管的生产速度了。

  “现在每个月一万支的速度,也还只是产能爬坡的阶段。

  “第二条无缝钢管产线投产之后,相关产线的产能完全释放出来之后,年产量应该能够超过三十万支。

  “臣以为,最多两年以后,吴国兵工厂生产步枪的速度,会比大明其他地区加起来还高。

  “关键是这还是无缝钢管,产品的最终质量远超传统的手工卷制枪管。

  “十二毫米的甲型步枪终于可以使用无烟发射药了。

  “在一公里的距离以内,任何军队的任何传统盔甲和盾牌,在这种步枪子弹面前都如同废纸一样一碰就碎。

  “如果挑选质量最好的枪管,配合望远镜瞄准,在两公里外仍然有一定的精度。

  “可以在战场上远距离击杀敌军的炮兵和将领。

  “老臣以为,可以停止生产卷制枪管的步枪,也可以停止进口卷制枪管了。

  “我们甚至可以向大明朝廷出口枪管和步枪了。”

  朱简烜听着宋问道的介绍,心中也理清了这些数据的逻辑。

  吴国甲型步枪生产速度的提升幅度,就是大机器工业化生产效率相比手工业的提升幅度。

  在原有的历史上,神洲解放后国内第一种制式步枪,仿制莫辛纳甘的五三式骑枪,296厂仅用四年就生产了86万支。

  朱简烜基本没有怎么犹豫,就直接认可了宋问道最后的建议:

  “好,传统卷制枪管的生产和进口都停了吧,原有的工人全部转产新步枪和手枪。

  “枪管和步枪出口先等一等,等我们的军队换装完毕之后再说。”

  配合无缝枪管和金属定装弹,工匠们在今年专门设计了一种新式转轮手枪,被命名为吴国二型手枪。

  用于替换此前的纸壳子弹的转轮手枪。

  宋问道随口答应着,向朱简烜告辞,继续忙活自己的研究计划去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到了咸宁四十年十月底的时候,八十毫米炮用无缝钢管生产线正式投产。

  配套设计的新型八十毫米后装线膛炮开始试生产。

  使用无烟火药的甲二型十二毫米步枪开始生产。

  使用无缝钢管和金属定装子弹的吴国二型转轮手枪开始生产。

  到了咸宁四十年底,甲型步枪的月产量达到了两万支,累计生产数量已经超过了卷制枪管的栓动步枪。

  咸宁四十一年五月,甲型步枪累计生产十五万支。

  与此同时,北非和奥斯曼地区的战斗,终于全面结束了。

  大明吴国、俄国、哈布斯堡、奥斯曼四方,在英国和法国的斡旋下,完成了最终的议和谈判。

  大明咸宁五月十五日,西历1787年6月29日,各方在埃及开罗签署了《开罗和约》。

  大明吴国获得克里特岛、巴勒斯坦、约旦、西奈半岛、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地区。

  独立的摩洛哥成为大明吴王封臣。

  俄国获得喀尔巴阡山以东的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地区。

  哈布斯堡获得巴尔干山脉以西的塞尔维亚中北部地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

  开罗和约签署的同时,大明吴国远征军开始返航。

  三个线膛枪师留下一个旅,从本土增派的八千新线膛枪兵,整编成一个吴国主力师,镇守开罗及运河工地周边地区。

  主力师全面更换甲型八毫米栓动步枪,原十二毫米黑火药栓动步枪转给日本军团。

  日本军团在北非战场的六个师留下一个,同时从日本招募两万新兵,在北非整编成三个仆从师。

  其中一个师驻守开罗,另外两个师的六个旅分别驻守拉巴特、阿尔及尔、突尼斯、的黎波里、海法、克里特六地。

  在北非就地整编的过程,也是一个论功行赏的过程,有功人员会在整编的同时越级晋升。

  原阿曼和非洲东部的四个日本师,也抽调一万老兵与北非五个师一起返回吴王都,当地剩余的三个日本师改为三个仆从师。

  咸宁四十一年七月初,返航的部队陆续抵达吴王都。

  七月二十一日,朱简烜在吴王宫承运殿升座,召见归来的主要将领和有功人员。

  众人朝拜之后,朱简烜当即让秘书宣读提前拟定的诏书,大封群臣。

  由于军事装备领先许多,对手也都不是这个时代的最强国,所以大部分战斗都不是特别的艰难。

  特别是线膛枪兵上战场之后,基本上就是一波冲锋就把敌人打掉了。

  所以封赏基本上是按照官职来的。

  三个线膛枪师的师长,全部封县子爵,所有日本师师长,全部封县男爵。

  陆师总指挥和水师总指挥封州伯爵。

  最后是一批表现确实突出的各级军官,获得了乡绅和乡士的爵位。

  田意明情况本身就特殊,表现也算是不错,也得到了一个乡士的爵位。

  所有的吴国爵位都没有封地,只有比较高的额外俸禄。

  封爵之后朱简烜开始整编军队。

  将北非归来的三个线膛枪师,在日本军团带兵三年的一个教练师,吴王都训练出来的八万新兵,整编形成十二个主力师。

  将一万教练师继续留在日本军官,加上四万日本军团老兵,吴王都训练出来的六万日本新兵,整编形成十个仆从师。

  在这个大整编的过程中,上过战场的军官又有了晋升的机会。

  刘彪从日本师的师长转成了主力师师长,田意明从日本师营长晋升成了仆从师团长。

  整编完成后,吴国陆军总共有十三个主力师,十六个仆从师,海军有四个主力师,总共三十三个师约三十五万人。

  此时吴国总人口不到六百万,按照人口比例算绝对是穷兵黩武的级别。

  不过吴国人口大部分都是灾民,老弱的比例本来就非常低,最极端的崔二理论上的一家八口人有七个青壮。

  同时吴国的绝大部分百姓,要么直接是卫所的成员,要么是王有工厂的工人。

  整个国家绝大部分人力处于集中管理状态,基本没有多少是浪费低效率的民间私有设施和产业上面。

  再加上海外驻军的食物是有当地笔记的,吴国本土只需要供应子弹等军需品。

  所以吴国才能够维持这么高比例的军队。

  这也让吴国的大部分文武官员判断,自己的大王肯定是另有所图的。

  要么是准备征服美洲或者欧洲,要么是另外的大志向。

  朱简烜这样调整军队编制的过程中,时间慢慢来到了咸宁四十一年十月初。

  又是一批总计三十多万灾民,以及大明皇帝朱仲林给吴王朱简烜的信,一起被送到了吴王都。

  朱简烜让民政司安置新来的移民,自己回到寝宫拆阅了父亲的信。

  朱简烜看了几句就忍不住皱眉。

  自己老爹的这封信写的出乎意料的“粗俗”,不过也透漏出了他对自己的格外关切。

  “你小子该回来看看爹娘了”、“”你这个年龄也该大婚了”、“限你在我七十大寿之前赶回来。”

  也向自己透漏了一些特殊的情报。

  “本地工人和灾民的矛盾”、“工人和东家的矛盾”、“工人工钱和利润的矛盾”。

  还询问了一些特殊的问题

  “你想做的事情准备好了吗?”

  对于大明本土,特别是应天府和周边的情况,朱简烜本来就比较担心的。

  现在就更加的担心了。

  朱简烜从父亲的简单描述中发现了一个潜藏着的巨大危机。

  大明本土持续多年的水旱灾害,为城市输送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把大明核心地区的用工成本降到了冰点。

  大明朝廷持续救灾和移民,对官方和民间工厂的采购数额一年比一年高。

  所以官方和民间工厂这几年都在疯狂增产。

  现在是官方采购与工厂供应的税收,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非常微弱的平衡。

  朝廷的财政看上去还算良好,农业相关税收大幅度降低,但是工商业的税收却还在持续增长。

  市场状态看上去似乎也颇为繁荣。

  但是……宏观概括性数据的上繁荣,不代表微观细节上没有问题。

  如果看国内生产总值的话,鸦片战争之前的大清是世界第一,但是大清自己内部的问题一大堆。

  与精干的英国相比,大清打起仗来就是一个废物。

  现在大明核心市场看上去繁荣,但是最大需求是朝廷救灾和移民提供的。

  工人的工钱已经降低到了几乎没有的程度,常规市场上的需求也已经降到几乎没有的程度。

  工厂生产产品的速度又提升到了极点。

  等到持续的天灾结束了,朝廷的救灾行动陆续结束。

  维持工厂生产的需求也就没了,民间的需求又不会马上涨上来。

  市场上可能会出现恐怖的相对生产过剩。

  工厂主肯定会本能的减产,乃至直接关门大吉,这会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市场上的需求会进一步降低。

  这种恶行循环跑起来的结果,就是资本主义挥之不去的顽疾——经济危机了。

  但对于大明朝廷而言,经济危机不是最危险的事情。

  最危险的事情,是工厂关门倒闭的另一个结果,工匠、管事、掌柜这些知识分子会失业。

  现在应天府出现的恶性案件,无论是本地工人和外地灾民的打架斗殴,还是愤怒的工人刺杀自己的掌柜,都是还是孤立的。

  这些案件中的凶手,基本都是没有深入考虑,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在愤怒之中杀人放火报复世界。

  但是工匠和掌柜们,他们知道如何组织人员,知道如何解决工程问题。

  他们若是与愤怒的工人合流了的话……

  历史上诸多的农民战争和各种革命和起义,大多是少数知识分子发动了工人和农民的力量。

  黄巢起义,法国大革命,都是如此。

  对于现在这个局面,朱简烜的脑子里面倒是有一些应对方法。

  比如说另外创造一个需求,必须说大张旗鼓的北伐中原,用军需接替即将消失的救灾和移民需求。

  同时提高工人的工钱和待遇,进而恢复民间市场的常规需求。

  但是朱简烜担心,自己老爹能不能理解现在的危机的逻辑,能不能接受自己的这种方法,能不能让民间东家们配合好。

  毕竟,凭空给工人加工钱,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可能是莫名其妙的事情。

  通常是有市场需求,他们又找不到足够的工人,才有可能主动涨工钱。

  但现在的情况可能是市场需求比工人消失的更快,他们应该根本等不到那种情况出现。

  不过,就算是他们做不好,等自己真的北伐成功之后,现在这些问题也都不是问题了。

  携北伐中原收复故土旧都的军威,可以直接碾碎任何不配合的资本家。

  北伐中原,就是自己老爹的最后一个问题,自己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是老爹当初暗示过自己的事情。

  现在也确实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等到吴国的部队整编完成,继续磨合训练一段时间,再多攒点子弹和炮弹。

  等到来年本土开春后,差不多就可以出兵了。

  在这个角度看的话,自己老爹这封信来的真及时,自己有了合法返回本土的理由。

  不过,在江南危机四伏的情况下,自己就算是返回本土,也不应该直接进应天府。

  自己在澳洲拥有庞大的力量,自己有二十多万全世界最领先的军队,他们能够正面打败任何一个国家的主力军。

  但是如果自己孤身一人进了应天府,一旦应天府内部爆发了大规模的民变。

  自己就跟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几个乱兵都能杀死自己。

  所以虽然老爹发话叫自己回去看他,自己也准备趁机大张旗鼓的返回本土,但却不能真的去看他。

  自己不能脱离军队的保护。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