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话落,一人起身问道:“那公子对那其他学问又有何看法?”
李念看向问话之人,回答道:“自是同样重要!”
“李某以为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兴盛强大,便不可偏科,须得均衡发展,以格物、算学强壮其体魄,以百家治世向善之学文明其精神。”
“因而在李某看来,格物、算学和其他学问不仅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彼此成就,精神与体魄皆不可少。“
“缺了强壮的体魄,便无法阻止邪疾入体,也无法抵御外敌入侵,而没有坚韧智慧的精神,纵使体魄再强,也只是一空有蛮力的莽夫。”
只谈科学,不讲人文,那么科学将变得极为可怕,不但不会造福于人,反倒会残害毁灭人类。
同样,只谈人文,不讲科学,那么不仅会在文明中生出愚昧迷信,还会禁锢住文明的发展,阻止文明向前。
华夏的人文学说一直领先于西方,即使到了现代,西方玩的那些,在华夏历史上都能找到相似的例子。
但华夏对科学方面的轻视,又使得华夏在重复的王朝轮回中很难自发从内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步。
是会有一些人发展出一些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可太少了,不足以影响到整个国家民族。
因为大多数人才都跑去穷经皓首,死磕那科举之道,研究儒家经典这些人文学说去了。
没有制度去扶持,没有环境能使其生根壮大,没有人才为基础,使得华夏领先了世界很多年,却在短短几百年里被人超过。
科学发展确实是靠极少数天才在推动,大多人只是在延伸应用天才所发现的东西。
可天才从何而来?
如果不去培养、不去选拔、给机会让他们展现自己的天赋,如何知道其是天才?
天才未展现自身天赋前,也是普通人。
李念并没有让所有人都成为理化生精英的想法,可若有更多人学,才好从中发现选拔出人才。
若按郦食其之意,重人文而轻算学、格物,那大多数人都会偏向于人文学说,弃格物、算学于一边,哪来的理化人才让大秦发展?
不过是让大秦提前走上后世王朝的老路罢了。
但如今尚好,一切皆可被改变。
李念提出的“文明其精神,强壮其体魄”之语让许多人在心里反复品读。
此虽为伟人之语所改,但其实孔子确定君子六艺中有“射”、“御”便应有这种想法,孔子认为的儒生应当是既能文,也能武。
不能骑马射箭,打不过别人,算什么儒生,还怎么和人讲道理?
可惜越往后的王朝,君子六艺也被儒生们丢的差不多了,还冒出了“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等词语形容他们。
要是孔子复活知道后世的儒生成了这样子,保准能提着门板给他们好好上一堂“抡语”。
那庄黄起身,明明年龄比李念大,却像见到了一位师长一般,十分激动道:“公子‘文明精神,强壮体魄’之言正合我意,此言不仅可用于国,也可用于人。”
“我等做人当如此言,只有锻炼好体魄,强大了精神,才能于世间安身立命,既做好人,又办好事。”
庄黄之后,楚墨巨子也道:“此言确为治国做人之言,既不可丢公子所讲人文之思,也不可弃格物、算学之道,两者并行,方能国强而人强!”
这时,郦食其起身向李念行了一礼,问出了一个问题:“孟子曾言‘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这人文学说与格物、算学即为又一‘鱼’和‘熊掌’,敢问公子如何得兼?”
郦食其倒没什么坏心思,也不傻,只是跟淳于越一样,太过信儒家那套,所以他才会在辅佐刘邦时出了再开周时分封的“妙计”。
李念看向这位历史名人,摇头道:“汝之言有两大谬处!”
郦食其再行一礼,道:“愿闻公子高见!”
李念道:“一谬在算学、格物和人文学说并非‘鱼’和‘熊掌’的关系,二者可以得兼。”
“以墨家为例,墨家既学墨子所创人文之学,也学墨子所留诸般格物、算学之术,此有冲突,此不可得兼?”
楚墨巨子适时声援李念,主动为李念做证:“公子所言不错,我墨家中人皆如此学习过来,未觉不妥。”
李念又道:“二谬在于汝等想错了一件事,我并无让天下人都精通格物、算学之意。”
“人之才能有天生,亦有后天雕琢,格物、算学一道尤重天生之才,可如何发现这些天才?”
“我想出的办法是让所有人都学习一部分粗浅的格物、算学,再经由考核,从其中择出优者。不说能将所有天才全选出,也能选个大概。”
“人文之学亦是如此,有擅于人文学说之人,亦可被挑选出,着重培养其在人文学说方面之才。”
“此便是我所言人文学说与格物、算学当并行之意!”
在场众人没有一个是真傻子,听到李念话后,便知道了李念真正的意思。
只是要做到这种事,必须得有适合的书籍!
难怪这李念公子要编新字、编那教材,原来最终是为了做此事。
但这事一旦做成,现今的诸子百家局面将被改变。
以往诸子百家基本是各行其是,即使在学说思想上有分歧矛盾,但教弟子时都是各教各的,可现在各派将被统合,他们的学说思想也要被统一到一块儿。
而百家各派思想间是有矛盾和冲突的,那么必然会采纳一部分,弃置一部分。
可谁的会被采纳,谁的又会被弃置呢?
在那教材编成,传于天下后,还会有独立的诸子百家吗?
诸子百家各派的纯净性将成为过往,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还想保持自家学派的思想学说独立纯净,就只能选择不加入不参与李念的编教材计划。
但这个选择根本不能选,因为他们即使能确定自己不去,却不能保证其他学派会不去。
那编好的教材将为日后天下学子所用,谁能在其中占优,那么谁的学派思想就能传得越广,反之则会学派学说渐无人问,随着时间销声匿迹。